今日機場,就像百年前的港口

今天機場的重要性,就像100年前的港口、50年前的火車站,
人類的各種活動已愈來愈往機場靠攏。機場已經成為通往未來的大機會。
因此,飛機愈來愈大、愈舒適,A380於10月中從新加坡首航,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機場也愈來愈多跑道,愈來愈多貨物,更愈來愈像一座城市。
不僅可以購物、辦公,還可以休閒、按摩、打高爾夫球。
「過去你認為都市裡應該會有的東西,機場也都會有。」
十幾年前領先世界趨勢將機場定位為都市的荷蘭史基浦機場甚至這樣說。

本期飆機場系列,除了報導國際新落成的超大型機場外,
還特別挑選已有91年歷史的史基浦機場做範例,
因為很久以來台灣人老是喜歡拿自己跟荷蘭比。

兩國都是土地小、人口少;兩國也都有先天限制,
荷蘭國土低於海平面,而台灣則有七成國土是山區;
兩國也都因本地市場小,必須靠貿易立國。
更重要的是,荷蘭身為歐洲邊緣小國,卻能成為歐洲門戶(Gateway)與樞紐(Hub),
就像台灣也只是亞洲一小島,卻因為地理優勢,一直想做為亞太營運中心一樣。

但是現在台灣想要做為亞洲門戶與樞紐的機會,已經一點一滴消失中,
但是荷蘭卻仍保有它的門戶與樞紐優勢,機場建設在荷蘭競爭力中扮演什麼角色,
正是《遠見》想要探討的。

為了前往荷蘭,我看了不少關於荷蘭的書籍。
除了風車、鬱金香、木屐鞋這些迷人的文化傳統,我最大的感想是:這真是一個務實的國家。
務實,可能正是邊緣小國最重要生存之道,也是此刻台灣最缺乏的。

荷蘭有一句古諺:「上帝創造世界,荷蘭人創造荷蘭。」
長久以來這個低地國花最多時間跟河水爭地,養成他們各方面都非常務實的個性。
在大陸所製作的《大國崛起》系列中,也指出荷蘭人個性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務實。

例如朋友間吃飯各付各的帳,英文叫「Go Dutch」(採荷蘭方式),就非常傳神。
16世紀荷蘭人忙著海上貿易賺大錢,並不介意讓西班牙人來代理國家,
當西班牙國王派總督到荷蘭來、或是當西班牙要重新劃分荷蘭行政區域時,
荷蘭人都接受了,但是當西班牙要荷蘭人繳多一點稅時,荷蘭人就群起反抗了。

1656年荷蘭派出使節到清朝去,當年歐洲各國使節都拒絕晉見皇帝必須三跪九拜,
卻只有荷蘭人毫無猶豫的答應了。
「我們只是不想為了所謂尊嚴,而喪失重大利益(通商與賺錢)。」
當時的荷蘭使節這樣寫下。

這個務實的國家,靠著鹿特丹港的先天優勢壯大成為歐洲的門戶後,
1980年代末,又打造了史機浦機場成為歐洲的空中樞紐,
讓五成以上的歐洲外商都願意到荷蘭設立公司。
荷蘭人如何務實的打造小國大業,值得台灣深思。



歐洲空中門戶

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是歐洲相當重要的空中門戶,也是世界最有效率、最便捷的機場之一。
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每年四千萬的旅客在歐洲排名第四,
位在倫敦、巴黎、法蘭克福機場之後。
所有機場大廳互相連貫、一氣呵成,讓您輕輕鬆鬆進出機場。

它不只是一座機場而已,在這裡您將會看到的是一座荷蘭最嶄新的城市。
所有您想得到的設施,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都一併俱全,
而且一個禮拜7天、每天營業24個小時。
不但有各式各樣的商品供您選擇,而許多的餐飲、酒吧也可以供您飽餐一頓或品酌一番。
或者您也可以到賭場小玩一把,或者到三溫暖放鬆一下也不錯喔!
 
總之,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是應有盡有,比一般的都市還要真正的都市化,
所以我們可以驕傲地稱它為「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都會區」。
「不斷地提高我們的服務與設施的品質」仍然是努力的目標。
我們會讓每一次提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的旅客都有新的發現。

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有多種的轉乘交通工具供您選擇。
在機場的一樓大廳您就可以找到火車站的售票中心,還有許多的出租汽車公司的櫃檯,
而計程車就在大廳外等著為您服務。
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與荷蘭鐵路系統是相連結的,火車的月台就在機場的地下一樓,
您不需要出機場,直接就可以在機場內搭乘荷蘭境內各路的火車,或者轉往其他國家的高速火車。
往來阿姆斯特丹市區與史基浦機場的火車班次相當頻繁且快速,只需要約20分鐘的車程。
另外,許多旅館亦提供有專車巴士的服務,站牌就位於機場外圍。



10月17日,全球新聞焦點都放在新加坡。

來自各國的200多家媒體齊聚在尚未啟用的新加坡樟宜機場第三航站,
聚精會神地凝視天際的小白點逐漸變大,史上最大客機A380翩然降落,
現場相機快門聲快掩蓋過飛機發動機的聲音。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按下啟動按鈕之後,兩台消防車瞬間噴出十層樓高的水柱,
在空中交織成晶瑩透亮的水拱門,新加坡航空A380徐徐滑行而過。

「新航並沒因公司規模或國內市場而局限了發展。
相反地,它把握了區域和全球的增長機遇,開創一片新天地。」
李顯龍站在2008年1月即將啟用的航站致詞時有感而發。

新加坡只有約400萬人口,卻大手筆投資17億5000萬新幣(近新台幣400億元)擴建樟宜機場,
預計每年增加2000萬人客流量。
在即將於明年初啟用的新加坡樟宜機場第三航站,玻璃帷幕的建築主體,
長廊裡瀰漫著濃厚的南洋風情,到處都可以看到高大的椰子樹與流水潺潺的池塘,
也是全球第一座以綠建築、節能為考量的航站。
屆時,樟宜機場年總客流量將倍增,衝破7000萬人,躋身全球前五大客運機場。

事實上,在樟宜機場附近的東南亞國家,在過去十年內也都在大力擴建機場。
泰國與馬來西亞共斥資65億美元(約新台幣2124億元)興建兩座全新的國際機場,
加入爭奪東南亞空運樞紐的戰爭,展現出旺盛的企圖心。



全球飆機場:7成規劃擴建,500多座正在興建

不只東南亞各國?建機場,放眼全世界,目前全球1?3的機場都正在擴建中。
根據IATA(國際空運協會)統計,全球超過500座機場正在大興土木,
在全球1640座機場中,更有近七成的機場積極規劃擴建計劃。
「你只要唸得出來的世界城市,幾乎都在蓋機場。」
荷商天遞(TNT)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李澂娟強調。全球飆機場,已經是21世紀沛之莫能禦的大趨勢。

上一個世紀,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都是在軍事與政治上的競爭,
現在轉換成為經濟大戰,而機場取代了軍艦與大砲,成為這一場經濟大戰的決勝武器。
「大家都在搶當區域內的客貨運Hub(樞紐),」成大管理學院院長張有恆指出。
全球競爭機場建設,原因是,
機場已經全為全球化經濟活動的新核心,也是全球最忙碌的地方。
首先是人流不斷的增加。

根據國際航空協會(ACI)統計,世界前30大機場去年就創下2億8481萬次的飛機起降,
七年成長17倍,每小時全球約3萬2000架次飛機起降。
50年前,出國就像登天一樣困難,現在機場變大、航班變多,
搭飛機出國就像是去搭火車一樣便捷,所帶來的是龐大的人流,跨國間的朝發夕至已經不再是夢想。

西元1900年,萊特兄弟的第一架飛機試飛,完成了數千年人類的飛翔大夢。
才百餘年的光景,去年全球進出機場搭飛機旅客創下歷史新高44億人次,
平均每秒就有8371人次在機場流動。
這代表的是,當你寫一個中文字的時間,就有一萬多人從全世界各地走進機場。
預計到2025年全球飛機旅客人次還將成長一倍,達90億人次。



機場都市:帶動全球產業分工與物流業發達

「今天的機場,就像是50年前的火車站,100年前的海港,成為全球化的新核心。」
史基浦機場不動產公司資深空間發展規劃師Maurits Schaafsma剖析,
到了21世紀,機場不再是單純的搭飛機的功能,
而是結合客運、物流、休閒、商務、居住功能的Airport(機場都市)全新概念。

除了人流增加,產業的全球化垂直與水平分工,
設計、生產零組件、組裝、消費與維修都在不同國家發生,
更加速了機場結合物流與航空公司蛻變為物流都市的概念。
今年全球手機產業最震撼的是,蘋果電腦推出iPhone。
假如你看一下iPhone的背面,就可以發現一行雷射刻印的小字「加州設計,中國組裝」。

iPhone正式全球產業分工的最佳典範,小小一支手機,裡面的零組件上百個,
機殼、連接器可能在中國深圳與蘇州製造,晶片在台灣或是美國的晶圓廠生產,
所有零件送到深圳或上海組裝,最後送達美國與歐洲銷售。

這麼綿密又快速流通的生產模式,沒有機場根本不可能。
「台灣電子業創造了982(兩天內交貨98%)與1002(兩天內交貨100%),沒有空運是不行的。」
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強調。
根據國際空運協會(IATA)統計,過去幾年來全球空中貨運需求每年增加4.6%。
在2005至2009年全球前20大貨運量成長最快的國家中,
中國以年平均成長率14.4%最高,亞洲國家就囊括了15名。



開放天空:創造無窮商機,機場成為經濟發動機

大勢所趨,機場正從過去國門的角色,進化為國家產業與經濟的發動機。
儘管美國911恐怖攻擊、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以及SARS疫情等事件的嚴重衝擊,
曾導致搭機旅客銳減、航空公司裁員、倒閉等,
全球航空公司及航空產業面臨了有史來最嚴峻的寒冬。
但那都只是暫時現象,仍擋不住全球大趨勢。

最近三年,各國政府紛紛鬆綁空中運輸管制政策,跨國的雙邊航空談判漸入佳境,
航空界談了20?30年的開放天空協定,終於在國際間成為熱門議題,
荷蘭、美國、英國、中國、新加坡等國家相繼簽署了雙邊的開放天空協定,
促成彼此間的航班往返更加頻繁。
光是美國與中國簽訂開放天空協定,推估六年內可為美國帶來120億美元的經濟利益。

在過去,機場是不可或缺的公共建設,但現在,他代表的是無窮的新商業機會。
提供了消費、工作、以及航空產業的發展機會。
例如全球化帶來跨國企業的興起,愈來愈多商務旅客以機場為家,
奔波於家庭、機場與工作地點之間,甚至於家人也分散在全球各地。
全球最大數位相機鏡頭廠亞洲光學董事長賴以仁,就是最典型的空中飛人。

企業總部在台中、工廠在廣東,家人在澳洲,讓他每天奔波在西太平洋各個飛機場。
下午2點開始的台灣法人說明會,上午時候他還在大陸東莞工廠內開主管會議,
下午4點法說會結束之後,立刻趕到桃園國際機場搭6點多的飛機到日本與客戶談訂單,
隔天下午再飛回上海的工廠。
像賴以仁這樣的空中飛人愈來愈多,背後當然隱藏無限的機場商機。



航空總值:占全球GDP8%,創造2900萬工作機會

根據瑞士日內瓦ATAG(Air Transport Action Group)全球航空業總產值2.96兆美元,
已占全球GDP的8%。
同時間,全球有超過兩個台北市總人口的機場直屬員工,
分布世界各地(約500餘萬人),提供全年24小時無休的服務。
而全球航空業創造的工作機會就有2900萬人,比台灣人口還要多。
「過去十年,每百萬旅客創造1000個航空產業就業機會,隋著國際貿易活動更頻繁,
現在已經放大到每百萬人創造4000個就業機會。」
ACI總監Paul Behnke指出,未來15年都將是全球機場經濟成長的高峰期。

展望未來20年間,波音預估,全球將新採購2萬7000多架新民用飛機的市場總值,
約達2.6兆美元,這相當於新台幣85兆元,即便是台灣第一大最會賺錢的鴻海集團,
也要賺63年半才能追得上。
全球航空公司的飛機(含客機和貨機)機隊數量也將由2005年的1萬7000架,增加一倍。



亞洲崛起,空運重洗牌

上個世紀,啟動全球搶買飛機與建機場的發動機是北美與歐洲市場,
現在帶動全球航空業發展的主要趨動力,已經移到經濟快速起飛的亞洲。
中國、印度、韓國與中東國家正在崛起,
「首先看到的,就是不斷地買飛機與蓋機場。」
華航前董事長、華經資訊董事李雲寧說,他每隔一、兩年去拜訪中國民航總局官員時候,
就會發現大陸蓋機場的數量倍增,「現在卻大喊出要新擴建100多個機場。」

目前大陸已擁有142個民用機場,但是新機場的建設投資仍毫不手軟。
在「十一五」計畫期間,將斥資人民幣1400億元用於機場建設投資,
同步新建、擴建與改造139座機場。

中國旅客自2001年來,以年增幅逾14%速度成長。且中國國內航班17年內成長了16倍。
今年,美國波音預測,中國航空市場高速發展,
在未來20年內將花費3400億美元,購買3400架新的商用飛機,
平均全球每12架新民航機,就有一架賣到中國,令人吒舌。



一小時航圈:東北亞天津、關西、仁川金三角鼎立

為了爭奪區域轉運中心地位,
中國大陸沿海各城市近年來掀起的港口、機場擴建風潮,最近愈演愈烈。
上海、廣州、青島、成都、昆明、寧波與天津等地的機場都在擴建,東亞的空運中心版圖將重新洗牌。
其中,天津機場定位為華北東北的物流機場,將包括了物流、保稅加工區。天津機場將與日本關西、韓國仁川形成一個小時航程的東北亞金三角。

「現在國際機場的兢爭都很激烈,哪一個機場的功能性比較好、航線愈多,旅客就愈願意使用。」
北京首都機場擴建工程指揮部副總指揮兼總設計師朱靜遠表示,
旅客是有慣性的,哪一個機場好用,愈會吸引旅客使用。

除了大陸,2005年印度也宣布準備採購波音公司價值70億美元的民航機。
亞洲航空公司連價格近2億美元的A380也買得不手軟,
杜拜的阿酋航空一舉訂下45架A380,新航也訂了19架、甚至泰航也訂了6架。
在中國與印度的強勁帶動下,亞太地區客運成長率高達9.7%,雄踞全球成長最快的區域。
國際機場協會(ACI)預估,這樣的趨勢成長下去,亞洲將取代北美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客運市場。



搭中國列車:韓國濟州、仁川賺兩岸三地財

面對中國13億人的市場,韓國也積極搶占東北亞的空運樞紐商機。
10月中旬,濟州機場在原有的狹小航站大樓旁,起重機忙碌地吊起鋼架,
數千位建築工人正加速興建新的國際線航廈。

「韓國投資了200億韓寰,約新台幣100億元,擴建濟州島的國際線航廈與進行跑道延長工程。」
遠東航空總經理特別助理關思屏笑著說,
預計2009年年底前完工,濟州機場運能可望提高一倍。

原本,濟州只是一個國內線機場,沒有國際線的通關設施,
但是在關思屏的努力下,2003年遠航與中國的東方航空合作,
開闢台北、高雄到濟州轉大陸上海、北京、瀋陽與杭州的航線,
兩岸三地每天為濟州帶來15個航班,「幾乎班班都客滿。」

而2001年才啟用的韓國仁川機場要趕在北京首都機場擴建之前,
搶下中國華北與東北的客貨運商機,而北京、天津與瀋陽的機場也正在急起之追。
9月底,桃園縣長朱立倫赴仁川機場參訪,
最訝異的是每一週仁川飛大陸各都市的航班高達440班,占仁川離境的航班三成左右。
「韓國仁川機場要搶搭中國經濟崛起的列車,
利用鄰近渤海灣的優勢,與日本搶奪東北亞的空運轉運樞紐。」
考察仁川機場多次的遠雄企業團董事長趙滕雄分析。

今年,仁川就要完成37座港口碼頭,並鼓勵外資企業把研發、物流與運籌中心進駐園區,
「光是園區裡面就興建兩棟商業摩天大樓。」
所有的零組件空運到仁川之後,兩個小時內完成組裝,30分鐘後裝到貨機上,
兩天內抵達世界任何一個都市。



機場新核心:3.0典範轉移,全球化拚航空城

機場衍生的產業活動正快速發展中,
「全球600多座航空貨運園區與自由貿易港在同步競爭。」
遠雄自由貿易港區董事長葉鈞耀指出。
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指出,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開啟的全球化1.0時代,
發展出泉州、鹿特丹等海港與河運都市;
18世紀英國開啟了工業革命時代,也奠定了鐵路與公路交通樞紐的大型都市崛起。

「公元2000年後的全球化3.0,就是拚以機場為核心的機場城市(AirportCity)競爭時代了。」
史基浦機場不動產公司資深空間計畫師Maurits Schaafsma剖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遊神曾晞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