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龍之介是日本大正時代(1912~1926)的代表作家,
作品的題材多由古人先跡或古今傑作中選取,再以獨特的風格加以潤色。
生于東京,本姓新原,父經營牛奶業。
出生9個月,母精神失常,乃送舅父芥川家為養子。
龍之介被生母胞兄芥川家收為養子,因芥川家是延續十幾代的士族(武士),門風高尚,
文學、演藝、美術等均是士族子弟必修科目。
或許是環境使然,再加上天資聰穎,他閱讀的書籍涉獵極廣,
使他日後不但成為傑出的作家,更是個博學之士。

龍之介在中小學時代喜讀江戶文學、《西游記》、《水滸傳》等,
也喜歡日本近代作家泉鏡花、幸田露伴、夏目漱石、森鷗外的作品。
1913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科。
學習期間與久米正雄、菊池寬等先後兩次復刊《新思潮》,使文學新潮流進入文壇。
其間,芥川發表短篇小說《羅生門》(1915)、《鼻子》(1916)、《芋粥》(1916)、
《手巾》(1916),确立起作家新星的地位。
二十二歲時發表處女作「老年」、戲曲「青年之死」,二十三歲時發表「羅生門」。
同年十二月經由友介紹,出席漱石山房的【木曜會】,以後師事夏目漱石,深受夏目漱石的影響。
二十四歲時發表「鼻子」、「芋粥」、「手巾」,在文壇確立了新銳作家的地位。

1916年大學畢業后,曾在橫須賀海軍機關學校任教,旋辭職。
1919年在大阪每日新聞社任職,但不上班。
1921年以大阪每日新聞視察員身份來中國旅行,
游覽上海、杭州、蘇州、南京、蕪湖、漢口、洞庭湖、長沙、鄭州、洛陽、龍門、北京等地,
回國發表《上海游記》(1921)和《江南游記》(1922)等。
自1917年至1923年,龍之介所寫短篇小說六次結集出版,
分別以《羅生門》、《煙草與魔鬼》、《傀儡師》、《影燈籠》、
《夜來花》和《春服》6個短篇為書名。

龍之介的小說始於歷史題材,如《羅生門》、《鼻子》、《偷盜》等;
繼而轉向明治文明開化題材,如《舞會》、《阿富的貞操》、《偶人》等;
後來寫作現實題材,如《桔子》、《一塊地》以及《秋》等。
在創作中注重技巧,風格纖細華麗,形式、結構完美,關心社會問題、人生問題。
1925年發表自傳性質小說《大島寺信輔的半生》。
1927年發表短篇《河童》,對資本主義社會及其制度作了尖銳的嘲諷。

龍之介因生性體質虛弱,加上藝術家氣質多有的神經衰弱,
三十五歲在自宅服用致死量的安眠藥自殺,枕邊擱置有聖經、遺書與遺稿。
他的死,帶給日本社會極大衝擊,
尤以文壇人士更是惋惜一個天才的早逝,遂於一九三五年設置「芥川純文學獎」直至今日。
龍之介的作品以短篇小說為主,其他更有詩、和歌、俳句、隨筆、散文、遊記、論文等多種。

小知堂文化出版的《羅生門》一書,收集了芥川龍之介八篇經典短篇小說作品。
這些作品的主要特色在於它們是歷史小說,各篇都有其出處及典故。
芥川引用《今昔物語》、《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等多部日本古典文學。
作者賦予這些故事中的主角新生命,
將古典故事作現代的解釋,每一個人物都刻劃得栩栩如生,故事主題生動活潑,
使得他的歷史小說獨具特色,完成了日本文學界前所未有的成就。
  
「羅生門」是芥川龍之介最早的傑作,本文借用《今昔物語》中的故事為題材,
故事以日本王朝末期一個荒廢的都市為場景,
描寫一個面臨飢餓走投無路的僕人在道德與生存之間的心理掙扎,故事中的人物只有兩個,
藉由人物的獨白及簡短的對白,顯現出人物的心理狀態,
作者在最後並未清楚交代僕人的去處,這就給了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
本文的另一個精彩處在於作者所營造出的破敗荒涼的城市景象,
並以其豐富的想像力將一個淒涼鬼魅的影像生動的呈現在讀者眼前。

「運」、「鼻子」、「芋粥」三篇,以市井小民為主角,
不以探討人間命運的必然性的正統小說方式創作,
而是以較寫實的方式呈現出真實人性的心理層面,將人性的不安定感表露無遺。

「鼻子」一文中,內供滿心渴望一個和正常人一樣的鼻子,但是當他終於達成願望時,
卻又感到無比的失落,願望的達成對他而言正是幻滅的開始。
芥川龍之介引領讀者進入一個另類的思考模式中,而這也正是身為人的矛盾之處。
本篇寫作手法華麗舖張,但人物卻是無限的孤獨寂寞,延續芥川一貫的寫作風格。

「芋粥」以一個長相怪異的人的小小願望為主題,作者提出了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究竟物質上的幸福或是精神上的幸福兩者,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幸福?

「邪宗門」在原本構想中,作者似乎打算寫成一篇富於變化的長篇小說,
可能由於某些原因未能完成,雖然如此,
但芥介龍之介仍成功的塑造出摩利信乃法師這個典型的基督教故事的人物,因此仍有其文學價值。

比起前面幾篇,「好色」一文顯得較輕鬆簡單。
男主角平中可說是日本平安時代好色之徒的代表。
但作者也賦予主角風流倜黨的形象,故事中藉由平中的好友範實和義輔的對話,
明白指出主角在現實生活中追求想像中的理想女性而不可得的悲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遊神曾晞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