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MG8438.JPG

 

5/25離開白色戀人公園後,大約中午抵達小樽運河,有一個半1.5小時的時間可以慢慢逛,午餐自理,這裡有很多知名美食,也有整排賣玻璃工藝品、玩偶、音樂盒的商店,總之是個好買好逛的地方,也是目前逛過日本景點中商品較有質感的鬧區。

 

代表北海道小樽市重要景點的小樽運河,開鑿於1914年,共花費九年時間於1923年完工,全長1140公尺、寬20公尺至40公尺。小樽運河沿岸紅磚倉庫鱗次櫛比,印證小樽昔日媲美紐約華爾街的繁榮景象。隨著時代的發展,小樽運河已失去了往日作用,現今作為歷史觀光景點,舊日兩旁的倉庫及銀行,早已變身為餐廳、商店及博物館,向遊人展現當年浪漫風采。

 

CIMG8279.JPG CIMG8280.JPG CIMG8283.JPG

 

有點後悔沒先吃彩虹冰淇淋,雖然它只有七段,但每層口味都不同,而八段是有出現重複口味。

 

CIMG8285.JPG CIMG8286.JPG CIMG8288.JPGCIMG8302.JPG

 

北一硝子館是代表小樽的著名旅遊景點之一,在小樽共有十八家商店,每家各具獨特風格及特色。其中北一硝子三號館是北一硝子代表性商店、小樽最具規模的玻璃工藝中心,也使小樽以玻璃聞名。

 

北一硝子三號館是靠著海産物、倉庫、不動産成功的木村圓吉建於1891年。木村圓吉原先只擁有存放海産的倉庫,隨著小樽的發展,持續擴建倉庫,總共有一號到九號倉庫。

 

位於臨港線及堺町大通交差口的三號倉庫在1983年成為北一硝子三號館,並成為第一個利用有歴史性的建造物作為商業用途的商店。

 

自日本明治時期開始,小樽便開始發展玻璃工業,以製作開拓北海道必須的石油燈和漁業用浮標起家。昭和40年代,位於小樽的玻璃公司開始製造玻璃杯及裝飾品等玻璃工藝品,昭和50年代許多玻璃工藝品店移至小樽,使得小樽的玻璃工藝水準大幅提升,而發展成家喻戶曉的玻璃街。

 

利用日本明治時代中期的石造倉庫改建的商店,北一硝子三號館不只販賣自己設計獨特風格的玻璃製品、也有世界各國的油燈和玻璃手工藝品。店裡擺設著許多價錢便宜,又適合送禮的精品。無論是小飾品或是高級精緻的玻璃製品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CIMG8304.JPG CIMG8306.JPG CIMG8311.JPG CIMG8313.JPG CIMG8314.JPG

 

出國前就一直想吃這裡的彩虹冰淇淋,而這一支也將是我北海道之旅的第五支冰淇淋,之前在網路上看到的都是推薦北一硝子的六段冰淇淋,但六段已經不算什麼了,因為我吃「八段冰淇淋」!由下至上分別是抹茶、汽水、薰衣草、哈密瓜、牛奶、巧克力、哈密瓜薰衣草綜合、巧克力牛奶綜合。這一支吃完我就飽了,而且身體發冷、很甜、很膩。

 

CIMG8315.JPG CIMG8316.JPG CIMG8317.JPG CIMG8319.JPG CIMG8321.JPG CIMG8323.JPG

 

六花亭是設於北海道帶廣市的糖果糕點製造公司,其特色為採用畫家坂本直行所設計的花草主題包裝紙。1968年開始擴大規模,建立自動化生產工廠生產巧克力,並成為當地的特色土產,也提升了帶廣千秋庵的知名度,在1972年帶廣千秋庵的營業額即有三分之二來自巧克力。1977年5月,帶廣千秋庵停止使用「千秋庵」的名稱,更名為「六花亭」,「六花」指的是「六角形的花」,也就是雪的結晶「冰晶」。

 

CIMG8327.JPG

 

我來到北菓楼買團友推薦的知名美食。

 

CIMG8328.JPGCIMG8329.JPG CIMG8331.JPG CIMG8332.JPG CIMG8333.JPG CIMG8336.JPG CIMG8338.JPG CIMG8342.JPG CIMG8346.JPG CIMG8347.JPG CIMG8348.JPG CIMG8350.JPG CIMG8353.JPG

 

我到下個景點三井Outlet後,將小樽買的甜食開箱,大家都推薦北菓楼,我在店裡有試吃很多夾心餅乾,內餡都很讚,最後買了泡芙三兄弟,也就是三種泡芙都買來吃,畢竟大家都推薦泡芙,價格很便宜,吃起來會爆漿,外皮有酥脆的、有Q彈的,各有特色,卡仕達餡料香濃滑嫩,連續嗑三個都不膩。

 

CIMG8455.JPGCIMG8456.JPGCIMG8457.JPGCIMG8458.JPG

 

 

 

CIMG8355.JPG CIMG8356.JPG

 

自小樽開港之後,西方的樂器築漸的傳入日本,許多商家也開始販賣音樂盒,自然而然的音樂盒就成為小樽的名產。小樽音樂盒堂販賣由豪華裝飾型到小巧可愛型的音樂盒,可說是應有盡有,是代表小樽的音樂盒商店也是小樽著名景點之一。

 

CIMG8359.JPG CIMG8360.JPG

 

小樽海関所灯台,很適合當認路的地標。

 

CIMG8361.JPG CIMG8362.JPG CIMG8363.JPG

 

後來走去銀之鐘喝咖啡,目的就是為了要拿Hello Kitty杯子回家,在這裡遇到可樂跟大興的導遊都將整團帶進來,團費應該有包含這裡的消費,遇到有大興的歐吉桑沒位子坐,我當然想讓座,就用台語跟他們說我咖啡喝完馬上就走,他們以為我是導遊或是自助來的,我說我是跟易飛網的團,看到團費促銷才一萬九就趕緊報名,他們都很訝異怎麼那麼便宜。



我問他們的團費多貴?他們說大興走道東賞芝櫻的團費要四萬多,我心裡想四萬塊我都可以來北海道玩兩次了,更何況現在是淡季,可見大興即使包含了一些餐點或咖啡還是賺很大。



其實餐標高、飯店高檔,頂多也是加個三五千,怎麼可能會差一倍,當然易飛這個團是賠本在賣,我們是託暑假旺季花大錢出國的人的福,才有這種淡季促銷價,歐吉桑還說他們不敢搭復興航空所以願意多花錢,我覺得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該來的防都防不了,而且復興國際線是大飛機,很穩的!但大多數人還是會抱持這樣的迷思,不過他們玩得開心就值得了,老人家也不會計較那點錢,總之我這次來北海道真的是賺到了。

 

CIMG8371.JPG CIMG8372.JPG CIMG8374.JPG CIMG8376.JPG

 

逛到LeTAO打算外帶當晚餐吃,因為現在肚子裡有八段冰淇淋跟銀之鐘咖啡,已經吃不下美食了,但不買心裡又會很難過,所以只好預先買甜食當晚餐了。

 

CIMG8380.JPG CIMG8384.JPG CIMG8388.JPG CIMG8389.JPG

 

在LeTAO結帳時,順手將店員找給我的幾百塊日幣投入援助「東北大地震」的愛心捐款箱,旁邊的日本女學生驚呼「欸欸欸」的聲音,似乎覺得我這個外國人捐錢是很稀奇古怪的事,但我向來秉持仁義之道,覺得有能力就去幫助人是在正常不過的事呀。

 

我到下個景點三井Outlet後,將小樽買的甜食開箱,LeTAO的起司蛋糕在店裡有先試吃,覺得很香很濃郁,可惜蛋糕有點變形,卻不減少它的美味,果然是來小樽必買的美食。

 

CIMG8451.JPGCIMG8453.JPG

 

小樽音樂盒堂本館是音樂盒專賣店,店裡陳列展示及販賣由世界各國收集、共有三千種以上精緻的古董與現代的音樂盒,另外還有極具收藏價值的洋娃娃音樂盒以及自動演奏的音樂盒等,都是相當有紀念價值與收藏價值的音樂盒。

 

目前在市面上幾乎看不到的傳統型音樂盒,都可以在此看的到。小樽音樂盒堂除了精緻的音樂盒,寶石盒、動物玩偶、時鐘、陶器等精品,樣樣都可以找的到,真是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CIMG8393.JPG CIMG8400.JPG CIMG8404.JPG

 

小樽音樂盒堂集團在小樽共有六館,除了「小樽音樂盒堂本館」,另外有展示具有歷史價值的古董音樂盒以及機器人偶等美術品與工藝品的「小樽音樂盒堂二號館古董博物館」、以動物園為主題的動物玩偶專門店「小樽活動木偶動物園」、販賣米老鼠、熊維尼、HELLO KITTY等各式的偶像玩偶音樂盒等的精品商店「卡通人物屋-夢之音」,尤其是「卡通人物屋-夢之音」最有人氣。

 

此外還有「小樽音樂盒堂本館界町店」。除了小樽音樂盒堂本館界町店,小樽音樂盒堂五館位於小樽市的童話交叉路口上。這一區完整保留了許多建於日本明治中期、大正及昭和時期的古老建築物。小樽音樂盒堂本館是由日本明治45年道內屈指可數的米穀商店木骨磚造的兩層樓建築所改建而成,整棟建築以文藝復興風格為主題。

 

佇立在本館門口別具風格的蒸氣鐘,是1977年由加拿大著名鐘錶工匠以青銅打造,高5.5公尺、寬1公尺、重達1.5噸。蒸氣鐘是電動式時鐘,以電腦控制讓鍋爐沸騰產生蒸氣。這個蒸氣鐘每小時整點會報時之外,每15分鐘也會以蒸氣奏出5個音階的旋律,充滿古典歷史風味的蒸氣鐘搭配音樂盒博物館的歐風造型也成了小樽著名的景點。

 

CIMG8406.JPG CIMG8412.JPG CIMG8425.JPG CIMG8426.JPG

 

最後在上車前,我走到小樽運河拍照,也就是最常在網路或明信片看到的知名景點,還有新人在這拍婚紗呢,小樽運河商圈給我的感覺就像門司港一樣,很熱鬧,很容易讓人想花錢,但是這裡的遊客,以台灣人居多,路上幾乎都是台灣團,台灣人甚至比大陸、韓國、日本人還多。

 

CIMG8427.JPG

 

小樽運河以淺草橋為起點,沿岸設有全長1120公尺散步小徑,沿路豎立著記錄著小樽歷史的浮雕版畫、人物紀念碑,隨時也可見街頭藝人獻技,能感受到小樽獨特的小鎮風情。運河兩側63隻的煤油路燈在入夜後、華燈初上,與點亮燈火的倉庫群共同營造出復古的浪漫風情,令人不禁油生懷舊之情。

 

自1873年在札幌市內發現煤炭之後,小樽成為煤炭輸出的重要商港,因而發展為北海道經濟發展的中心。由於小樽地勢多為山地,平地較少,因此在1989年展開填海工程,並在新形成的海岸線外著手興建人工島,為了取得填海的沙土,於是在1914年,在小樽內地開始開鑿運河,成為由港口運載貨物到各家倉庫的重要運輸碼頭。

 

但是這種靠人力卸載的方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漸被淘汰。加上在大戰後,因為小樽與樺太等地的貿易減少,作為一個物流據點的用途,小樽運河已喪失其功能。日漸廢棄的運河,加上缺乏管理,運河兩端開始逐漸呈現淤積、發臭的情形,一到夏天,淤泥的惡臭成為小樽都市管理的重大問題,這時當地政府就推動填平運河的計畫,逾是小樽市在1965年決定把小樽運河轉換成道路。

 

雖然當時全國各地展開了保留運河的行動,但是運河還是被填平大半,整頓成為現在的北海道道17小樽港線。不過,道路施工開展到運河區時,當工程將矗立在運河邊石造倉庫中一些有礙觀瞻的雜物清理後,意外讓居民重新發現小樽運河景觀的美麗與迷人之處,居民開始認為填埋運河改建為幹道的政策,有必要重新評估與調整,從此,開啟了小樽運河保存運動的濫觴。

 

CIMG8432.JPG CIMG8433.JPG CIMG8435.JPG   

arrow
arrow

    遊神曾晞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