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俠

解釋:尚氣節有擔當而樂於助人。
漢書˙卷五十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初刻拍案驚奇˙卷九:「有一個劉氏子,少年任俠,膽氣過人。」

◎輕財任俠

釋義:輕視財物而好打抱不平。
明˙梅鼎祚˙玉合記˙第九齣:「輕財任俠,也屬微塵。」

也可解釋為各朝代的壯士。

東周:
如子路(孔子的弟子)為勇喜擊劍任俠;
專諸、荊軻俠著當時,武勇為國效力除權貴、暴秦。

東漢末年(三國):
如單福(徐庶字元直),仗義任俠。
魯肅(字子敬),家資頗巨,遂仗義疏財;好任俠。

唐代:
如李白(字太白)是漢裔西域人;少好擊劍,疏財任俠。

以上舉例不多,但有個原則:
俠有二者,文或武。

其文者:
有德有能,出仕任官,敬愛鄉民。嫉惡如仇,遇不平事必正之;救急於貧困亦為俠。

其武者:
有勇力,敢殺敵;怯私鬥。性欺強而不凌弱,皆為無雙國士,胸有家國,志平亂世。

武俠作家金庸博覽史書,在神鵰俠侶中對歷代任俠者下了一個結論,
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為國可捨身成仁,為民可疏財濟貧。皆為俠者風範。

而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俠義」精神,多存在於民間,
究其本原的話,與墨家大有關係。
扶弱以抗強,一直是墨者的本色。
這我們從墨子的徒弟禽滑厘的一句話中看出:
「甲兵方起於天下,大攻小,強執弱,吾欲守小國,為之奈何?」
先秦諸子中,象墨家這樣堅定地站在弱者一邊,實在是絕無僅有,
而同情弱者,正是俠義精神的發端。

梁啟超曾將墨學分有兼愛、遊俠、名理三個分支,
對於其遊俠精神,梁啟超評道:
「凡兼愛者必惡公敵,除害馬,乃所以愛馬也。故墨學衍為遊俠之風。
楚之攻宋,墨子之徒赴其死者七十二人,皆非有所為而為也,殉其主義而已。
自戰國以至漢初,此派極盛,朱家、郭解之流,實皆墨徒也。」

將墨子兼愛思想與俠義思想踐行到底的,首推譚嗣同。
譚嗣同在《仁學·自序》中寫道:
「墨有兩派:一曰任俠,吾所謂仁也,在漢有黨錮,在宋有永嘉,略得其一體;
一曰格致,吾所謂學也,在秦有《呂覽》,在漢有《淮南》,各識其偏端。
仁而學,學而仁,今之士其勿為高遠哉!即墨之兩派,以近合孔耶,遠探佛法,亦云汰矣。」

譚嗣同將兩千年來幾乎絕跡的墨學,
提升到與儒教、基督教、佛教同等的高度。
譚嗣同接受墨子的人格力量影響在前,系統學習墨子的理論在後,
「吾自少至壯…,由是益輕其生命,以為塊然軀殼,除利人之外,復何足惜!
深念高望,私懷墨子摩頂放踵之志矣。」
而且譚本人也以其生命踐行了「摩頂放踵以利天下」的墨家理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遊神曾晞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