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的30年將會更多彩多姿,
在汗水淋漓、泥濘滿身的休閒活動之中釋放平時工作所累積的身心疲累,
當假期結束的時候,自然地充滿再一次面對工作的活力,
充實的工作與休閒這才是豐富人生的第一步,
大前研一的《OFF學─會玩,才會成功》,
將是幫助我們晉身「生活達人」的一劑魔幻配方。

「能幹的人」為什麼很會玩?讀了這本書以後就知道!

◎蟬連日本亞馬遜書店排行榜冠軍
◎管理大師大前研一首度暢談創意生活秘訣全書
◎榮獲《日經流通新聞》選為「十大有益工作好書」
◎榮獲《朝日新聞》選為社會新鮮人必讀好書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 李仁芳 推薦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劉維公 推薦
※偉太廣告公司董事長 孫大偉 推薦

大前研一在這本書中不只強調這是一本有關「上班族的休閒革命」的書,
他更明文揭櫫人生要精修「OFF學」,
我們希望這本書帶給大家的新觀念是:
在衝刺ON的競爭人生時,OFF也要同步開始!唯有成為自己OFF的生活達人,才能ON在新世界。

全球聞名的商業及企業策略大師大前研一首度提出「OFF學」。
「ON」與「OFF」不僅是字面上大略的(工作)與(休閒)之分;
更重要的是,大師具體揭櫫OFF能力落差的人,將造成思考力的落差,
對自己專業的培養、對事業的開創、對家庭的生活終將缺乏想像與願景、
一生勞碌努力沒有頭緒,成為「三無運動家」-無時間、無金錢、無心情;
或終淪為企業的工具,儘管成就所謂的事業版圖或是錦衣玉食,
終究還是變成無法讚賞人生的人。

反之,具有「OFF」能力的人,可以說是「人生的達人」,
不只在工作的領域游刃有餘,也能夠創造豐富的人生。
大前在本書中所提到的「有OFF能力的人」意指超越工作的範疇,能夠讚賞人生的人。
大前從年輕的時候開始,一直到現都是秉持著這樣的想法,
即使超過六十歲,他依然覺得還不夠,依然在玩。
他以這樣「OFF學」的人格基礎玩出了許多前瞻性的創新策略,聞名於全球。

本書具體提倡下午五點以後的生活達人術,
建議上班族在三十歲過後,就要追求「玫瑰色」的人生。
這也是出版界第一次由一位聞名全球的策略大師,
以自身經驗為讀者具體規劃的「OFF學」:
從創造休閒資金、建立人際情報網、時間的管理,甚至到養兒育女與退休資金的規劃等。
藉由本書,大前研一的「OFF人生」觀廣泛推行,繼「慢活」後,創造出今年最IN的話題。

每當我跟許多的朋友聊起遊玩、休閒的話題,我就會想起「三無」運動家。
那就是,無時間、無金錢、無悠閒的心情。
但是,假如能夠閱讀本書,並且下一點工夫,應該就可以創造出一些成果了。
總比只是想著無、無、無,並且什麼努力都沒有要好。
因此,如果不努力,不管到什麼時候,都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等到退休之後,就算有了一些時間與金錢,到時,也不會徹底地享受休閒生活。
最後,只有在漫無目標、慵懶的生活之中,結束了自己的人生。
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對於「On〈工作〉」與「Off〈休閒〉」都應該同樣地注意,
並且設法創造出時間、金錢、悠閒的心情,盡情地享受人生。
這正是這本書所要傳達的訊息。
進一步而言,如果有「Off學」這個COURSE〈課程〉,那是一門學問。
Off course。如果是這樣,不就跟英文的of course〈當然〉有相同的諧音,
一語雙關,真是完美的語言遊戲。
在這方面,具有能力的人,可以說是「人生的達人」,
不只在工作的領域游刃有餘,也能夠創造豐富的人生。
因此,在本書中所提到的〝有能力的人〞,希望可以被解釋為,
超越工作的範疇,能夠讚賞人生的人。
從高中的時代開始,我個人就是以這樣的想法、這樣的生活方式,享受著人生。
即使是已經超過60歲的現在,我依然覺得還不夠,我一直在遊玩。
這不但沒有成為工作的阻礙,反而還有助益。
在經驗這樣的生活過程之中,我整理了許許多多的想法,彙集成為這本書。
在各位讀者創造「自己的人生版本」的同時,如果也能夠參考這本書,我將感到幸福。

【精采書摘】贏家的條件在休閒之中!

充實的休閒生活是維持工作活力非常重要的事。
但是,說到上班族典型的休閒方式,不外乎就是與同事、客戶的高爾夫球敘。
本來,高爾夫是一項愉快的運動,然而,一旦牽扯到工作上的人際關係,
難免就無法忘我地享受高爾夫的樂趣了。
假如又是必須注意對方感受的應酬高爾夫,那就更難放鬆了。
說不定,不但無法消除疲勞,反而累積了精神的壓力。

此外,比應酬高爾夫更不好的休閒方式是,漫無目標的昏睡,度過週末。
假如是為了接下來某個目的做準備,而採取短暫的睡眠,那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如果只是漫無目的地橫躺,清醒之後,依然沒有目標地看電視,那只是在浪費時間而已。
如此,與其說是消除疲勞,不如說是累積疲勞。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沒有目的地打發時間,只會帶來精神上極大的疲勞。
如此,也將無法以積極向前的心情面對工作。

大部分的上班族的讀者們,多半在校的成績都優於自營業者以及擁有一技之長的工人。
關於學校的成績,我的看法是,「工作的成就,或者人生的幸福,跟學校的成績並沒有關係」。
因此,看到無法享受人生的上班族,我並沒有感到驚訝。
問題是,無法享受休閒生活的上班族,怎麼會這麼多。
難道是有「學校成績不好的人,才能夠享受人生」的諷刺性法則。
現在的社會之中,這樣的說法並不少。
學校的成績不錯,參加現實社會的競爭,一旦注意到,梯子已經被搬離了,或者,已經不見了。
人生的設計圖還沒有重新的規劃,跟過去並沒有不同,這樣的模式難道不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遊神曾晞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