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名翟,春秋戰國之際魯國人。
早年曾學習儒家學說,後來又離棄儒家,創立墨家學派。
大約西元前479年至西元前438年,年代稍後於孔子。
墨家很重視紀律和組織,以「鉅子」為領袖,墨翟是第一代鉅子,
墨者追隨他實行「非攻」等主張,「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
墨翟之後,別為三系。孟子稱「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韓非仍以儒、墨並顯學,然而,秦、漢之時,墨學驟衰,
故《史記》中沒有有墨翟的傳記,僅在<孟子、荀卿列傳>中附載二十餘字。


《兼愛》
墨子政治思想中的最高境界是「兼愛」。
假如天下都能彼此親愛,愛人就像愛自己一樣。誰會害別人?誰會盜竊?
待別國也像對本國一樣。還有戰爭嗎?
國家之間不再攻伐,人人待人如己,天下就會得到大治。
墨子講「兼愛」,常把「兼相愛、交相利」並提,
其中「兼相愛」是理論基礎,「交相利」是方法,
通過普遍帶來利益的途徑,達到天下普愛的目的,
這也是天下同利、財富均等的政治思想。


《非攻》
墨子注重的是,如果天下人都能「兼相愛」,那所有的戰爭都不會發生。
為了達到這個政治目標,從軍事上來說,必須反對大國對小國的攻伐掠奪。
這一點,反應了廣大人民的強烈願望,也成為「非攻」思想的基礎。
同時墨子的「非攻」思想,成了實現「兼愛」大目標的一個重大戰略性謀略。
墨子的「非攻」理論是從多角度進行論證。
墨子認為,每攻下一座城,不僅要殺害大量無辜,還要用大量的軍隊前往廝殺。
花了如此代價,結果得到了什麼呢?
不過只是一座城,並沒有多少勞動力可供其驅使。
如果攻伐者發現得不償失,攻伐就沒有任何意義。


而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極為黑暗殘酷的時代,也是一個光輝燦爛的時代。
黑暗殘酷指的是,周室衰微,列國之間,強凌弱,眾凌寡,
戰禍連年,生命朝不保夕。
光輝燦爛指的是,許多有抱負的思想家,為了救國淑世,
紛紛著書立說,各自形成學派,而有百家爭鳴的盛況,
是中國學術史上的黃金時代。
孔、孟主張仁義,老、莊倡導無為,
強調「兼愛非攻」的墨子則日夜不休,到處奔走救世,
他刻苦勤儉,犧牲奉獻的精神,深受當時人們的敬佩。


有關墨家的記載:孟子一書曾提到:「天下之言,不歸于楊,則歸于墨。」
韓非子則更明確地肯定墨家的地位,他說:「世之顯學,儒、墨也。」
由此可見,墨子的學說在當時非常受到重視,是很有地位的學派。
墨子的生平事蹟,正史上卻沒有詳細的記載,
反而散見於墨子書、韓非子、呂氏春秋等古籍中。
根據近代學者的考證,墨子,姓墨,名翟,魯國人,曾經做過宋國的大夫,
出生於周敬王三十年,死於周威烈王二十年左右。
墨子是一位熱心救世的人道主義者,生平最敬佩夏禹,
以夏禹勤勞刻苦、服務人群的精神,為自己立身處事效法的典範。
在學術方面,墨子創立了「兼愛非攻」的理論,
所謂的兼愛是指沒有等級差別的愛,也就是愛人如己的博愛精神。
墨子認為天下之所以動蕩不安,最主要的原因,是導源於人類的自私自利,
彼此不能愛護對方。如果有一天,人人都能做到,以愛自己的心態來愛別人,
愛護別人的親友就像自己的親友一樣,愛護別的國家就像自己的國家一樣,
自私自利的心態完全泯除,則世界不再有戰爭,人間才有真正的太平。
非攻是指戰事是不義的行為,也是人類的悲劇,因為每發生一次戰爭,
就不知要毀壞多少財產,犧牲多少性命,造成多少家庭的破碎;
因此,墨子極力主張停止戰爭。


當時最有名的工程師公輸般,替楚國製作一種攻城的雲梯,準備侵略宋國。
墨子為了阻止這場戰爭,特地由魯國走了十天十夜的路程,
趕到楚國的首都,規勸楚王放棄侵略的計畫,並且當場與公輸般作攻守的演習。
墨子解下衣帶,圍成四方形,當作城牆,進行防守。
公輸般發動九次的攻擊,都被墨子輕而易舉地化解。
公輸般已經技窮,墨子卻還是從容不迫。
最後,公輸般悻悻地說:「我知道怎樣對付你,但是暫時不說出來。」
墨子也說:「我也知道你要怎樣對付我,暫時我也不講出來。」
坐在一旁的楚王感到十分疑惑,便問墨子究意是怎麼一回事?
墨子才說:「公輸般的意思,是要把我殺掉;如此,你們就可以輕易地滅掉宋國。
其實,我來楚國之前,已經派遣禽滑釐率領三百名弟子,拿著防禦工具,
到宋國去等候你們了。現在縱使把我殺掉,又有什麼用呢?」
楚王聽完之後,只好無可奈何地說:「好吧!我不攻打宋國了。」
從這件事我們就可以知道,墨子為了排難解紛,消弭戰爭的發生,
甚至冒著生命的危險也在所不惜。


墨子本人非常刻苦自勵,穿粗布衣服,住破舊房屋,戒除休閒娛樂,
餐飲劣等食物,一切生活力求簡樸。
學生們也效法他的行為,積極為民除害,手足胼胝,而目黧黑,工作認真,不畏艱苦。
他們認為只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即使是赴湯蹈火,也都願意奉獻犧牲。
墨子的偉大人格,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墨子的學說,也成為當時的顯學。
除了兼愛非攻之外,墨子還主張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等。


《尚賢》是墨子的政治思想,墨子曾說:「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
意思就是選賢與能,只要是賢能的人,不問他的出身背景,都可推舉為官;
而顢頇腐敗的大臣,應該迅速斥退。


《尚同》是墨子的社會思想,只要賢人在位,民眾有了認同的好榜樣,
向賢人看齊,天下是非善惡的標準一致,社會就不會動亂了。


《節用》是墨子的生活思想,劫掠資源,揮霍無度,是致亂的根源,
只有節約使用有限的物資,力求簡樸的生活,才能民生樂利。


《節葬》是對民俗的看法,墨子反對儒家久喪厚葬的做法,
認為與其浪費龐大的資源在死人的身上,倒不如用來濟助貧窮的活人。


《非樂》是墨子對休閒的看法,墨子是一位功利主義者,一切都是以利為出發點,
凡是聲色之美,口體之慾,都會勞民傷財,對天下不利,所以反對音樂。
另外,墨子還提倡尊天事鬼的思想,鬼神有賞善罰惡的力量,
只要大家都能相信鬼神,便沒有人敢做壞事了。


墨子一生勤勞刻苦,奔走救世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不分親疏,一視同仁的兼愛
,非常崇高,具有宗教家情懷,卻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
認為厚葬久喪是勞民傷財,也不為人所認同,所以他的學說在他去世後便沒落了。


《淮南子•要略訓》說:
「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以其為禮煩擾而不說,厚葬靡財而貧民,
久服喪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
依此,墨家思想與儒家思想是有一定的淵源,但發展不同。
唐代韓愈說:「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為孔墨。」
《韓昌黎集˙讀墨子》墨家對儒家採取有保留的批評態度,
在肯定孔學中有「當而不可易」的真理成分的同時,
也提出了一套有獨自特點的學說,而這套系統學說的核心觀念即「兼愛」。


墨家兼愛思想的提出,有其解決現實問題的考量,
墨子觀察當時產生各種社會亂象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人與人之間的「不相愛」。
他說:「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譬之如醫之攻人之疾者然,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則弗能攻。
治亂者何獨不然?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弗能治。
聖人以治天下之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當察亂之所自起?起不相愛。」
又說:「天下之人皆不相愛,強必執弱,富必侮貧,貴必傲賤,詐必欺愚。
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墨子˙兼愛》


墨子在找出了社會弊病的亂源:「不相愛」之後。
並且強調單只是找出問題的癥結是不夠的,
必須要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方案也就是「兼愛」。
他說:「非人者必有以易之。若非人而無以易之,
譬之猶如以水救水、以火救火也,其說將必無可受。
是故子墨子曰:兼以易別」。《墨子˙兼愛下》


墨家因要製造精良的器械以替人守城禦敵,所以對於應用科學,
乃至物理數學等類知識,也很重視。
墨經中有形學,力學,光學的研究記錄,特別是光學研究,
論陰影反射,論光之直線進行性質,論平面鏡,論球面鏡等,
儼然是一部中國最早的完整光學。
墨子思想中的科學精神,對古代中國的科學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和貢獻。
墨家的犧牲救世的精神,扶弱抗強的俠義行為,實足飲人肅然起敬,
而思以效法,這種躬行實踐,為民請民,申張正義而公爾忘私的行為,
到秦漢時代,亦轉化為社會的游俠。


由春秋戰國轉入秦漢帝國,政治型態劇變,在時代轉變之際,墨家受創最為嚴重。
蓋墨家重視紀律和組織,甚至具備軍事功能(防禦守城),
這樣的組織必然不見容於統一之後的秦帝國。
一旦賴以凝聚發展的組織無法持續運作,墨學遂迅速式微。
而且,非攻節用等主張,如錢穆所言,原持「平民階級」之立場,
針對當時諸侯相爭、貴族階層生活奢靡等現象而提出,
一旦世異時移,時代改變,則其學說主張之對應性或針砭的效果也相對減低。
墨家雖尚實用,現實感強,可惜未能適應時勢變遷自我調整。


莊子對於墨家批評得最完整最客觀最中肯的一段文字。可以分析為七點:
1.他說墨子慕「不侈於后世,不靡於萬物,不暉於數度,
以繩墨自矯,而備世之急」的「古之道術」,而倡「節用」之說。
2.他說「墨子泛愛兼利而非鬥」,這是墨子「兼愛」「非攻」之說。
3.他說墨子「毀古之禮樂」,「作為非樂」。
又「生不歌,死無服」,「桐棺三寸而無槨」,倡為「節葬」之說。
4.他說墨子效法夏禹治水之精神,
因使墨者也「多以裘褐為衣,以屐蹻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
5.他墨者之流別,有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
南方之墨者、苦獲、已齒、鄧陵子之屬。謂之別墨。
6.他說墨家「以巨子為聖人」。皆願為之尸,冀得為其後世,至今不絕。
7.他稱讚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
莊子對於墨子「兼愛」「非攻」說未加厚非。
其於「節用」「非樂」則有批評。
墨子的節財,使勤勞之餘,不能稍為享受人生;
墨子的非樂,使刻苦的生活之外,不能稍有心靈的調劑,
這樣不是太違反人性,太違逆人心了嗎?
莊子對於墨子的理想是敬佩的,但對於他的作法,卻不敢贊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遊神曾晞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