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旅號稱幹部的墳墓,每個輪調過去的人都想退伍(在下就是在那鬼單位退伍的),
原因就在於那單位風氣不好,從旅長以下都是鐵一般的腦袋,
自以為掛裝甲很優越,瞧不起政戰幹部,
也許是當年「湖口兵變」被政戰糾舉才因此之後的政戰在裝甲旅很沒地位吧?
542旅號稱幹部的墳墓,每個輪調過去的人都想退伍(在下就是在那鬼單位退伍的),
原因就在於那單位風氣不好,從旅長以下都是鐵一般的腦袋,
自以為掛裝甲很優越,瞧不起政戰幹部,
也許是當年「湖口兵變」被政戰糾舉才因此之後的政戰在裝甲旅很沒地位吧?
九三軍人節的由來,是紀念國軍對日抗戰獲得最後勝利的特別日子。時序可追溯自民國二十六年爆發「七七事變」後,對日抗戰前後共歷時八年,但前四年幾乎全由我國獨立支撐,以落後武器抵禦日本以現代化裝備的無情侵略。直至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後,引起英美公憤並對日宣戰,我國遂得以與盟軍並肩抗日,才逐漸扭轉戰局。到了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六日、九日,美軍先後在日本廣島、長崎兩地投下原子彈,日軍終於在八月十日宣布無條件投降。
抗戰勝利後所舉行的受降典禮,於當年九月二日在停泊於日本東京灣的美軍「密蘇里」號艦艇上舉行。而中國戰區的受降典禮,則於九月九日上午九時在南京中央陸軍官校舉行,日本降使岡村寧次代表在中國境內,及越南北緯十六度線以北地區的所有日軍,向我國最高統帥呈遞降書,我國由何應欽將軍代表受降,象徵結束這段艱苦的抗戰歲月。為紀念這段日子,國民政府乃於民國三十五年四月,決定將每年九月三日訂為抗戰勝利紀念日,並於當日舉行中樞秋季國殤大典,此即軍人節的由來。
在此之前,原本我國各軍種的紀念節日並不一致。例如「八一四」是「空軍節」,「雙十二」是「憲兵節」,「七七」則是「陸軍節」等。
直至民國四十四年,國防部認為各軍種雖各有其光榮傳統,及不同的歷史背景,但因各軍種節日名稱各異,無法在實質上確立「軍人節」的定位。於是考量國軍在八年浴血苦戰後,最終獲得光榮勝利,正足以代表國軍不平凡的革命精神,同時考量納入各軍種紀念節日的共同意義,遂制定九月三日抗戰勝利紀念日為「軍人節」。並在這個節日舉行慶祝大會,兼以表揚在一年之中對建軍備戰工作表現優異的軍人,這便是國軍每年利用軍人節擴大表揚活動的原由。
老實說,我很疲憊,笑容變少了,從去年夏天到現在一年不到,我就下了三次基地,我叉叉叉的基地是可以一直下一直下一直下下不停的嗎?下基地就算了,還要再考本職學能,本職就算了,還要下三軍,我很耐操不怕吃苦沒錯,但我是天生勞碌命嗎?每調單位剛好就碰上這種High事,我買樂透時怎麼都沒那麼幸運過?真他叉衰小,看到其他同袍穿軍便服吹冷氣上下班就一肚子氣,領一樣的錢卻同酬不同工,我的思想開明、能力又不差、且能帶得到心,為什麼官運這麼背?除了正規班穿到軍便服外,每年都是穿那套曬太陽服,有再多SK兔給我還是禁不起大自然的保養,記得畢業前我前一位同學抽到聯勤、後一位抽到空軍,偏偏我就是那支天殺的39號,唉!我已經倦怠了,外面都看到我們好的一面,都沒看到我們苦的一面,累就算了,還要應付刁民、媒體與詐騙集團,真他叉的保力達逼,我也要開始尋覓第二春了!
西元234年春天,諸葛亮帶兵35萬駐紮于祁山,
司馬懿調集40萬兵馬,在長安以西渭水一帶擺開陣勢,準備與諸葛亮決戰。諸葛亮一邊佈置部下儲運糧草,一邊親自去察看地形。當他在渭河以南發現葫蘆穀這一特殊地形時,心中無比喜悅,立刻想好一條妙計。
葫蘆谷地處兩山之間,地勢低窪,入口處狹窄,每次只能一人一馬通過,而穀內卻能容納1000多人。此地正是設防殲敵的絕妙地帶。於是,諸葛亮叫士兵們把乾柴、硫磺、火藥等堆藏在穀中,同時在谷地兩邊高山上埋伏著數千名精兵。然後,諸葛亮安排大將魏延誘敵深入。
當司馬懿等人追進葫蘆穀中,只聽一聲炮響,山上的士兵投下無數的木頭、石塊堵塞了穀口,與此同時,也丟下無數根火把,引燃了穀內的乾柴。霎那間,葫蘆穀硝煙彌漫,火海一片。司馬懿抱著司馬師、司馬昭大哭道:“我們父子都要死在這裏了。”正在這時,忽然狂風大作,烏雲密佈,接著就下起大雨,澆滅了熊熊的烈火。司馬懿喜上眉梢,連忙說道:“天不亡我,現在不殺出去,還待何時!”說時遲,那時快,他們父子帶兵奮力衝殺,突破重圍。諸葛亮在山上看到這一切,不禁長歎一聲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鼓號繽紛嘉年華1999-08-29中正紀念堂,禮砲連發射手的回憶。
雖然比不上國外交響樂團,但卻是國軍單位用真正的砲配合演出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