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與饅頭

饅頭是我國麵食家族中的最大一支。
它分為兩種,一種是無餡的白饅頭,一種是有餡的花色饅頭,又稱作包子。
白饅頭除了大小之分外,區別不大;
而包子的花樣則非常多,有肉包、菜包、豆沙包、湯包等等,是以餡來區分的。
饅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用發酵麵粉為主料入籠蒸制而成。
饅頭製作簡單、攜帶方便,鬆軟可口,還可根據所需製成各種風味。
饅頭的起源距今已1700多年,
它的創造者據說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
諸葛亮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軍事家,是智慧的象徵。
他一生為復興漢室,嘔心瀝血,勤奮工作,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不僅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用兵出神入化,
而且對國赤膽忠心,愛民如子。
他創制饅頭就是一則愛民的典型事例。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秋天,諸葛亮採取攻心戰,
七擒七縱收服了孟獲,與西南少族民族建立良好關係後,班師回朝。
大軍行到瀘水,忽然陰雲密布,狂風大作,巨浪滔天,軍隊無法渡河。
諸葛亮精通天文,對天氣變化非常熟悉,但這突然的變化,使他也迷惑不解。
他忙請教前來相送、對這一帶地理氣候非常了解的孟獲。
孟獲說:「這裡幾年來一直打仗,很多士兵戰死在這裡,
這些客死異鄉的冤魂經常出來作怪,凡是要在這裡渡水的,必須祭供。」
諸葛亮想到這些戰士,為了國家的利益,拋屍他鄉,
如今戰爭結束了,將士們得勝回朝,他們卻永遠成為異鄉孤魂,祭奠他們是應該的。
他問孟獲用什麼作祭品。
孟獲說:
「要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祭供才會平安無事,而且來年肯定豐收。」
諸葛亮一聽,心裏一沉:
「這些作祟的既然是冤魂,如果再用四十九顆人頭去祭奠,
不又是平白無故地增加四十九個冤魂嗎?這樣迴圈往復,冤魂就越積越多,
瀘水便永無寧日。再說,祭品用人頭,這代價也太大了。」
諸葛亮決定不以人頭祭瀘水。
他來到瀘水邊,只見陰氣四起,惡浪洶湧,
士兵和戰馬也處在驚亂之中,看來不祭是不行的。
當地土人對諸葛亮說:
「上次丞相渡瀘水之後,水邊就夜夜鬼哭神號。從黃昏至天明,從不斷絕。」
諸葛亮心想,看來罪在我身上,
怎麼能牽連無辜軍民呢,並決定親自祭供。
諸葛亮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用另一種物品替代人頭的絕妙辦法。
他命令士兵殺牛宰羊,將牛羊肉斬成肉醬,拌成肉餡,
在外麵包上麵粉,並做成人頭模樣,入籠屜蒸熟。
這種祭品被稱作「饅(蠻)首」。
諸葛亮將這肉與麵粉做的饅首拿到瀘水邊,親自擺在供桌上,拜祭一番,
然後一個個丟進瀘水。受祭後的瀘水頓時雲開霧散,風平浪靜,大軍順順噹噹地渡了過去。
從此以後,人們經常用饅首作供品進行各種祭祀。
由於「首」、「頭」同義,後來就稱作「饅頭」。
饅頭作了供品祭祀後被食用,人們從中得到啟示,以饅頭為食品。
如今,饅頭遍佈中國各地,還傳到世界各地,
至於其中包含著的諸葛亮的愛民精神,那知道的人也許就不多了。



諸葛亮的創造發明非常多,除了蠻頭以外,還有木牛流馬、石兵八陣、連弩等。
三國志:
「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東晉孫盛之魏氏春秋曰:
「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
在軍事方面諸葛亮曾發明八陣圖,又著有「將苑」五十篇等兵書。
這些發明在中國軍事史上,皆占了一席之地,也進一步顯現出諸葛亮過人才藝。



木牛流馬

諸葛亮從漢中北伐曹魏,由於征途崎嶇,軍隊不便運輸糧食,
因此諸葛亮對舊式車輛加以改裝,稱爲「木牛流馬」。
據說「木牛」載一年的糧食每天能行二十里,
「流馬」有方囊二個,每個可以裝米二斛三斗,能夠在崎嶇不平的山道上行走。
其實「木牛」即有前轅的小車,「流馬」類似後世的獨輪車,仍然需要人力的推動。
從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木牛運糧」,第六次北伐「以流馬運糧」的史實可知,
「木牛流馬」使得蜀兵能在險惡的蜀道上迅速行軍,對當時的軍糧運輸有很大的貢獻。



八陣圖

由於後世的附會臆測,加上小說戲劇的誇張渲染,八陣圖被蒙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
其實,八陣圖只是古代作戰時用以掩蔽士兵及阻礙敵軍的防禦工事或軍事陣法,
在戰國時已經出現,山東臨沂縣出土的《孫臏兵法》中就有《八陣篇》的殘簡。
因爲蜀國多山,軍隊以習於在山林作戰的步兵爲主,一旦北上中原,便很難與魏國的騎兵抗衡。
諸葛亮爲了提高蜀軍的戰鬥力,將古代的「八陣」加以變化,成了後世所說的「八陣圖」。
而三國演義將八陣圖更神話了,用石兵排列陣形,是早已預備好的一步防禦要塞,
按生門的走法才能走出這石造迷宮,當時挽救了戰敗的劉備被陸遜追擊,而派上用場。
八陣圖也有用人擺陣,以縱橫各八行,用輜車作爲主要掩體,
加上鼓聲和旗幟等指揮軍隊,可以變化許多陣法。
不過因年代久遠,其具體內容已殘缺不全了。



連弩

所謂「連弩」,類似架設在兵車上的武器,是一種可以連續發射的弓箭,
在當時是很厲害的武器,為諸葛亮根據舊有的技術所製成,
一次可以發射十枝箭,大大提高了蜀軍的戰鬥力,
唯一缺點是需要七、八名連弩士才能拉動弓弩。
此外,「八陣圖」可配合「連弩」使用,
即敵人衝入陣內後,近則短兵相接,遠則靠「連弩」來進行射擊。
蜀兵雖少,而能六出祁山,進逼渭河平原,
魏兵躲在深溝高壘而不敢應戰,又如建興九年,魏將張郃被蜀兵射殺,皆可證明「連弩」的功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遊神曾晞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