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足腫,簡單的說,就是『過度肥厚的疤痕』。
外型上,它是又肥又厚的紅色疤痕。
它不但比一般的疤痕肥厚,更慘的是,它如果受到刺激,還會長大,
就好像紅紅的螃蟹一樣伸出腳來,所以才會被叫做蟹足腫。
蟹足腫是傷口不正常癒合造成的;
一般傷口癒合後,會留下線狀的疤痕,但蟹足腫因組織內細胞不正常反應,
製造過量的結締組織,產生結節團塊,而超過傷口邊緣,長成凸起的大疤痕。
此症好發於東方人及黑人,造成的原因和體質、家族遺傳及外傷有關,
如:手術、裂傷、燒傷、刺青、注射、咬傷、疫苗接種等。
常出現於皮膚張力大的部位,如:上臂、肩部、前胸、上背及關節伸張處。
蟹足腫的潛伏期約受傷後2-8週,開始是淡紅或鮮紅色伴毛細血管擴張,
數個月至數年持續長大,病灶邊緣有深紅色的突出物,並伴隨著刺痛、劇癢等不舒服感。
接受治療前,必須先辨別診斷蟹足種與肥大性疤痕;
肥大性疤痕是一種傷口癒合過度,一段時間後,紅腫現象會變平或褪色;
而蟹足腫則會超過傷口生長且不會回復。
治療可找皮膚科或整型外科,初步的治療方法是病灶內注射類固醇及冷凍治療;
其他還有雷射治療、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口服藥物止癢及矽膠接觸法等,
但這些治療方法只能使蟹足腫變平、變淡、不會痛癢,
並不會使疤痕消失,而且容易復發。
有這種體質的人,平日須注意傷口要即時縫合;對已有蟹足腫的人,最好不要施行外科手術,
若非開刀不可,可於開刀後一週內,在傷口四周注射類固醇;
並注意細菌感染,儘量減少傷口部位皮膚的張力運動。
蟹足腫的治療:
根據一項學童調查,在卡介苗注射部位發生蟹足腫機會約高達百分之七。
蟹足腫與體質遺傳有關,好發於年輕人,要檢查是否有這方面體質,
只要看看自身接種卡介苗的部位是否產生隆起疤痕即可判定。
常見部位是肩膀、胸前、關節部位等。
手術疤痕、灼燙傷疤痕、摔傷,在這類體質的病人都是蟹足腫的先趨病灶。
嚴重者甚至連青春痘疤痕也會。
臨床表現上以膚色或肉紅色隆起斑塊,周圍不規則,
甚至產生像蟹足般向外增生的現象,會不斷擴大。臨床常見症狀是癢、疼痛。
蟹足腫是一個皮膚的小毛病,但是常常因為美觀的問題引起患者的心理障礙,
其實蟹足腫雖然是一種遺傳的體質,臨床上還是可以治療的。
1.病灶內注射治療
直接在疤痕的皮下注射消炎針劑,
是目前最簡單、效果最顯著、副作用最少的蟹足腫治療方式。
在接受消炎針劑注射之後,肥厚的蟹足腫疤痕會漸漸軟化、變平坦,
但對於疤痕組織的顏色,並無法淡化消失。
注射治療每隔兩週注射一次,通常要經過數次的注射才能讓疤痕平復,
實際注射次數要看疤痕的大小、硬度、厚度與反應效果而定。
2.冷凍治療
研究顯示,液態氮冷凍治療因為可以直接造成細胞的破壞,
加上局部循環暫時停滯所造成的細胞缺氧,因此可以用來治療蟹足腫。
研究顯示約百分之七十的患者會有改善。
3.外用藥膏
用擦拭藥膏也可以治療蟹足腫的問題,使用的藥膏可以分成兩類,
第一類是含有抗血栓性成分的藥膏,可以讓蟹足腫慢慢平復,
但所需時間比注射治療要來得長;
第二類是貼矽膠貼片或藥膏,在臨床研究上都證實改善蟹足腫。
4.綜合治療
對於病灶內注射效果不佳的患者,一般是建議使用染料雷射與外科治療,
縮小病灶之後,再來實施病灶內注射。
染料雷射除了可以去紅斑,對蟹足腫一樣有效。
這主要是透過它特殊的波長,作用在蟹足腫病灶內部的血管,
達到縮小蟹足腫的目的。
外科治療通常必須配合放射治療,以避免產生更多增生的疤痕組織。
關於蟹足腫治療,目前無單一絕對有效的方法,依筆者研究及臨床經驗分享如下:
1.多次染料雷射:
可對於新生蟹足腫疤痕可抑制纖維母細胞生長,
使細胞外間質崩解,進而蟹足腫生長緩解。
2.疤痕內注射類固醇:
主要來抑制蟹足腫纖維母細胞血管新生生長因子VEGF作用抑制生長,
需多次治療,每次間隔約3至4週。
3.疤痕內手術切除:
使用分次階段性切除蟹足腫組織,
並且在切除前可合併局部類固醇注射及染料雷射治療,
這種「三合一疫苗」治療為目前療效較佳治療模式。
4.其他如放射線照射、免疫療法(如干擾素注射)、
抗腫瘤製劑(如5-FU、methotrexate等)也有部分報導,
但實際療效仍須進一步評估。
最後須特別注意:
1.局部注射注射類固醇不當,可能造成患部皮膚的萎縮、凹陷。
2.切除手術,復發機率極高,須經由醫師仔細評估。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