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_IMG_1440222267886.jpg FB_IMG_1459245332650.jpg

 

好美的馬祖藍眼淚! 俗稱的藍眼淚到底是什麼?目前有藻類與蟲類兩種說法,經過多年的科學研究,有學者說是夜光藻、渦鞭毛藻,也有人說是介形蟲,大部份說法偏向夜光藻。

 

FB_IMG_1459245329755.jpg FB_IMG_1459245326727.jpg

 

藍眼淚的本性必須經過擾動才會發出光芒,這也是為什麼總是在沿岸才看得到藍眼淚的原因。五大影響藍眼淚出沒的因素:

 

1、光害: 最大原則沒有光害,夜晚要看到微光光害一定要越低越好,因此觀賞藍眼淚的地方通常伸手不見五指。

 

2、水色: 水色要很清,藍眼淚有另一個稱號叫「水星」,水色若不夠清澈,亮度就不大。

 

3、風浪: 風浪要平靜,浪很大白浪花一直拖曳,浪平就可更清楚看到藍眼淚。

 

4、流速: 非風浪而起的水流,急的流速向岸邊推擠時浪高就不會超過50公分,因為超過50至70公分以上的就會變成白浪花。

 

5、地形: 馬祖常見的斜平地形,經常長滿藤壺,因此藍眼淚不斷受到刺激,因此地形越不規則、成斜平狀,讓藍眼淚不斷受到刺激之下,亮度就會更亮。 

 

FB_IMG_1459245323748.jpg FB_IMG_1459245319714.jpg

 

藍眼淚大發的季節多在6、7、8月,無月光害從農曆的23號開始,一直延伸到初三初四初五,但還得配合配合每日的月出時間,計算藍眼淚最佳拍攝的時間點。 

 

FB_IMG_1459245316137.jpg FB_IMG_1459245312544.jpg

 

建議器材:

 

1、數位相機(建議類單眼以上)

 

2、廣角鏡:為拍到海邊的大景,整體照片呈現會更美。

 

3、快門線:因為長時間的曝光,若用手持按手會酸、也會抖動造成畫面晃動,因此快門線是必備小工具。

 

4、腳架:腳架越穩越好,因為海邊風強,能避免相機被吹倒,也能穩定畫面。

 

5、手電筒(最好有頭燈):除了在黑暗中走路使用,在做相機設定時也需要手電筒的輔助。

 

6、可計時的碼表或手機:藍眼淚的長時間曝光通常要至少30秒以上,碼表就是用來計時而不需費心默數。

 

FB_IMG_1459245307364.jpg FB_IMG_1459245304086.jpg

 

相機的設定:

 

1、白平衡:手動白平衡約設定2500~3500,自動白平衡容易相片偏紅。

 

2、ISO:現在的單眼相機一般都有一萬以上的ISO可設定,可先用高ISO6400以上進行構圖設定,再調回600~1200,可降低ISO的產生。

 

3、B快門:B快門可配合ISO的設定調整,可進行更多的時間控制,因此基本上拍攝藍眼淚都會選擇B快門。

 

4、光圈:一般拍攝藍眼淚光圈需開到最大,光圈約落在F2.8~F5.6之間。

 

5、對焦:黑暗的海邊通常無亮點可對焦,若手邊有聚光燈可使用自動對焦,但一般拍藍眼淚需手動對焦,從無限遠拉回一點可確保焦距。

 

6、降噪:長時間曝光後照片會產生噪點,相片品質會變差,在相機設定裡操作,特別注意降噪,拍攝時間多久降噪時間就要多久,假設快門時間3分鐘,降噪時間就要3分鐘,因此該張照片完成時間需要6分鐘。

 

FB_IMG_1459245293756.jpg FB_IMG_1459245285058.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遊神曾晞遨 的頭像
    遊神曾晞遨

    極上の綺麗な世界 -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遊神曾晞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