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五)極上關東深度文化之旅的第二天,第一個行程是江戶東京博物館,開館時間是0930,所以我們0830才集合出發,下圖是未來四天會用到的遊覽車,看起來又新又亮,司機大哥一定很顧車。
車頭上方有「極上關東深度文化之旅」,真是令人欣慰啊!
我們這團是佛教團體,每天出發時都會在遊覽車上修早課,吟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剛好我每天都有背心經的習慣,就跟著大家一起吟誦,司機大哥應該會覺得這團客人很新奇才是。
羽田機場就在飯店附近,剛出發沒多久便看到飛機起降。
當我們來到墨田區,就能看到東京晴空塔,江戶東京博物館也在這一帶。
江戶東京博物館有著寬敞的建築,領隊小毛去買門票,而穿制服的工作人員(應該是警衛)要我們排成兩路縱隊,趁這個時候我為大家拍幾張團體照。
高老師也利用這段時間來向大家解說江戶時代到現今的歷史及趣聞,同時也調整導覽耳機。
售票處的小姐弄超久,三十幾張票耗了十幾分鐘,我覺得有點誇張,票價如下圖。
我們搭乘電扶梯上去,兩旁有著具時代意義的人像畫。
進入館內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座原比例複製的日本橋,還挺壯觀的!
江戶東京博物館是位於東京墨田區橫網的一所博物館。兩國站步行3分鐘可達,於國技館相鄰位置。由東京都歷史文化財團管理及營運。博物館於平成5年(1993年)3月28日開館,宗旨為收集、保存及展示遺失的江戶、東京之歷史及文化相關資料。
建築物設計由菊竹清訓負責,地上7層、地下1層的鋼筋建造結構。為了與國技館調和,興建成高床式的特別構造建築物,但被批評為損害東京下町的景觀。它亦引來激烈的大廈建設風氣,因為在泡沫經濟時期建設,構造及設備需要膨大的管理維修費用。
5樓及6樓為中空式構造,除常設展示之外,每年亦有4、5次計劃展覽及活動舉行。常設展示室以江戶、東京、通史等各區域劃分,有繪圖、浮世繪等資料、日本橋(比例1/1)與中村座(比例1/1)的複製品、長屋的大型模型、可動模型、可以手持的千兩箱等展示物設置、城下町的江戶、庶民的日常生活、火災、食生活、文化、東京區域,及明治維新、文明開化、東京大空襲等的展示。
這裡給我的感覺就像故宮,只是它並不是收藏國寶,安排這個景點非常知性對吧?因為一般旅行團不會帶到這樣的地方,這要謝謝高老師的安排,我才有機會來這裡學習。
江戶時代的文物及鎧甲,這轎子我肯定鑽不進去。
中村座也是原比例複製,是從前人們欣賞歌舞伎劇場的舞台。
博物館是在三月底整修完畢,四月一日再度開館,我知道有自由行的台灣旅客來這參觀,但台灣團客我們應該是第一批。
在中村座前為大家拍了一張大合照,建築物上方的木牌寫著歌舞伎名字,感覺像相撲力士的排名。歌舞伎演員像中村勘三郎、勘九郎等寫著幾代目都是世襲的稱號(藝名),很特別的文化。
這裡的「寫樂之眼」就是半圓型紅、白、黑的圖案,取自浮世繪的人物像。
吉原是日本江戶時代公開允許的妓院集中地(紅燈區),位於現今東京都台東區,這個地名到1966年為止一直存在。那時候有台東區新吉原江戶町一丁目、新吉原京町一丁目等地名。《住居表示法》實施以後,改為台東區千束三丁目、四丁目。
吉原是日本第一的花柳街。妓女有花魁、新造、禿等身份,建築物的格局一般前面是茶屋,大道兩邊是大店,巷子裡是小店。大店還起社交的作用,大名和文化人也常常在這裡交際,一流妓女要先教習歌舞和茶道,所以吉原在江戶時期是文化和時尚的發源地之一。
在這裡有很多縮小模型可以想像當年江戶的景象。
我沒看錯,山車上面是關公,不一定是要日本的英雄人物,三國武將也有喔。
從縮小模型就能知道祭典當時的盛況。
神田明神是位於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外神田二丁目的一座神社。正式名稱為「神田神社」,神田・日本橋・秋葉原・大手町・丸之內・舊神田市場・築地魚市場等108町會之總氏神。
神田祭為江戶三大祭,堪稱日本三大祭之一,此祭典會在奇數年時舉辦兩年一度的「本祭(正式祭典)」,並於偶數年舉行「蔭祭(簡易祭典)」。今年五月正逢舉辦「蔭祭」的偶數年,「蔭祭」與「本祭」不同,不會進行「神幸祭」與「神轎入宮」這兩種儀式,但會舉行例行大祭,並透過此重要祭神儀式來祈求當地信眾幸福與日本繁榮和平。
官網:http://www.kandamyoujin.or.jp/
大家都很用心聆聽高老師專業精闢的解說。
老師還特別準備了講義,在跟大家介紹江戶的「玉川上水」,可以說是近代最文明的都市自來水計畫,這跟日本人愛乾淨有關,講義中的「の」字型水道就是厲害的地方。
在日本江戶時代(1603年至1868年),日本首都的江戸,即現在的東京,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8世紀中期,世界上很有名的大城市是倫敦,巴黎和北京。當時,倫敦的人口是60萬,巴黎的人口是70萬,北京的人口是大約100萬,江戸的人口則超過了100萬。但當時的江戸是最乾淨又安全的城市。
歐洲的城市還會有排放的廢水和垃圾水滲溢的問題。但是在江戸為了避免自來水(上水)和排污水(中水及下水)混在一起而想了各種辦法。來到江戸的外國人都驚訝於江戸的乾淨。
江戸的自來水來自多摩川(別稱玉川)。在多摩川流域的羽村設置有「羽村取水堰」,多摩川的水流過取水堰後流到「玉川上水」。「玉川上水」的「上水」是「自來水」的意思。「玉川上水」的長度是從羽村到四谷大木戶(現在的新宿區),約43公里。1653年「玉川上水」工程完成。
老師解說以前壽司在京都貴族眼裡並非美食,那是庶民在吃的次等料理,直到江戶時代才發展起來。在辭典中的解釋為以鹽、醋、米及魚腓制而成的食品,宋朝年間,中國戰亂頻仍,壽司正好為逃難的充飢食品,而品種更多,由菜蔬類,魚類,肉類,甚至貝殼類都有。公元700年,即奈良年代,出外營商的日本商旅將壽司流傳入日本,當時的日本人,用一些醋醃製過的飯糰,加上一些海產或肉類,壓成一小塊,整齊地排列在一個小木箱之內,作為沿途的食糧。直到公元1700年,即江戶年間,壽司才於日本廣泛流傳,經久不衰,成為一種普通美味的食品,並受到歡迎。
壽司(すし)的詞源是「酢飯」(すめし),意思是混了醋的飯。把「め」弄走,就變成了「すし」。醋在奈良時代是只有朝臣和貴族才能喝的珍貴藥品和高級調味料,這麼珍貴的東西為什麼會混到飯裡?其實,最初的壽司中並沒有醋。壽司在公元前4世紀的東南亞產生,於平安時代傳至日本。當時的壽司叫「なれずし」,是把生魚放在米飯上長時間後產生的食品。米飯進行乳酸發酵作用,分解了肉類中的蛋白質產生了酸味。在沒有冷藏庫的古代,壽司是作為一種保存起來的食品存在。現在日本各地仍殘留著「なれずし」這種鄉土料理。
隨著人們已經喜歡了壽司的酸味,加上江戶時代到處都可以買米醋,用醋做壽司變成一項必然的發展。相對於長期間才做到的壽司,這種新的壽司叫做「早ずし」。為了快速做好,手握壽司(にぎり寿司)便被發明了出來。由於使用了位於江戶前的東京彎的海產和海苔,這種壽司又被稱為「江戶前壽司」。1923年關東大地震後,許多東京的壽司師傅也回鄉,令壽司在日本全國廣傳。
「すし」(Sushi)的漢字可以寫成「鮨」、「鮓」或「壽司」,三個名稱各有意思。「鮨」這個字在中國典藉《爾雅》中出現,有魚的意思。日語中的「鮨」分拆成「魚」和「甘い」,加起來就是「魚很美味」。「鮓」的意思是「魚被薄切」。「壽司」解作「掌管壽命」,意思很吉祥。另外,還有「すし」是「酸し」的說法。
老師解說結束後大家解散自行參觀,我跟老師則是到紀念品賣店逛逛。
走廊的牆上掛著巨大的「熊手」,這超華麗的呀!關於熊手可以參考我2014年的遊記。
新宿花園神社「大酉祭」:http://mutakenta.pixnet.net/blog/post/30689755
好多富士山浮世繪商品,蠻有質感的。
這領帶也太花俏了吧,哈哈!
後面還有一間更大的賣店。
這扭蛋很有趣,以日本土產為主題。
有圖案的棒棒糖很特別。
我選擇買可愛的原子筆送人。
這毛筆也很有質感,買回去送老妹。
老師則是買了許多小方巾送朋友。
這個立體紙卡很特別,像幅立體的畫作。
溫泉粉用粉色系七彩漸層來包裝,太犯規了,我好想買!
穿著忍者跟武士服飾的機器人。
去年很夯的武士刀造型剪刀,但家裡已經有剪刀,買了怕浪費。
超可愛的布製品,尤其是那足袋。
這是德川家康的鎧甲,很帥氣!
老師與這具鎧甲合影留念。隨團講師簡介:
台中市的活力文化咖啡館館長-高嵩明老師,長年研究日本及歐洲各國文化,多次獨自深入日本、德、奧、捷、斯洛伐克等地區進行文化訪遊。除了締結許多珍貴的國際友誼之外,他也經常應邀在國內各級學術單位、機關、企業、社區團體作「日本及歐洲深度文化之旅」以及「古典音樂欣賞」的演講,將他的見聞心得廣泛與大家分享。
因為長期推動文化與旅遊交流,高老師於2006年接受捷克政府的頒獎表揚,成為史上第一位榮獲捷克共和國「國家之友獎」殊榮的台灣人,本次同時獲獎者還有美國前國務卿歐布萊特、高棉(柬埔寨)國王等多位國際名人。
在眾多參加過高老師所開辦的「日本飲食文化之旅課程」與「歐洲深度文化之旅」團員們的要求之下,再次規劃了日本深度文化之旅。本次的行程由高老師與勝軍精心規劃,讓團員們在旅程中深入了解日本文化,親身體驗當地的史蹟、建築、藝術、美食,以獲得心靈深處的感動,永生難忘。
在集合前我又上樓錄影,這裡超多學生妹,所以嬉鬧聲不斷,看來每個國家的學生都差不多聒噪,這就是青春呀!話說回來,日本的校外教學很知性。
走到另一邊參觀,這裡彷彿是明治維新之後的世界,展示的文物跟另一邊江戶時期完全不同。
從近代到現代,連女僕裝都有。
還有展示古董車。
當然,戰爭期間的文物也有,這是日本無法抹煞的歷史。
各種防毒面具及軍國主義的標語。
當時的居住環境也都能看到,來這裡走一遭,彷彿歷經東京的演變。
凌雲閣是明治時期至大正後期的12層塔狀西式建築,位於淺草區。名稱有「超越雲層」(雲を凌ぐほど高い)的意思。因其12層,故有「淺草十二層」(浅草十二階)的稱呼。於關東大地震期間損壞嚴重,其後被拆除。
凌雲閣是由長岡市富豪福原莊七出資興建,由英國建築師巴爾頓設計藍圖,土木工程師伊澤雄司建造。同時,開設凌雲閣株式會社,社長由當時東京市議會議員江崎禮二擔任。凌雲閣為日本高層建築物的範例,除了有日本第一台電梯外,亦配有電話。在當時為少數的12層高建築,建築落成後,週邊地區成為了東京市的鬧區。
在落成初期,人客多以西方高層建築為由而光顧,明治後期,熱潮減卻後,人流持續減少。1911年開設「十二層演藝廳」(十二階演芸場)與1914年增加升降機數後,人流才有所增加,但不久後人流再度減少。
凌雲閣一帶存在許多以酒館名義經營的私娼店舖,久而久之就有以「十二層下的女性」(十二階下の女)來隱喻女性性工作者。1923年9月1日,關東地區發生嚴重地震,令建築物的8層以上建築倒塌。因持續的人流減少而令經營困難,同年9月23日決定將其爆破拆除。遺址其後建成淺草東映電影院。
江戶東京博物館官網:http://www.edo-tokyo-museum.or.jp/
FB:https://www.facebook.com/1240715509394178/
地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