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聽到有人在討論廣告裡的薛仁貴,冒出他苦守寒窯的老婆,
我一聽不對便立刻糾正他,說薛仁貴跟薛平貴是歷史背景皆不同的人,
如果孫悟空跟土行孫不分、傳說中有幾個李靖搞不清楚這還比較艱深,
但諸如「張飛打岳飛、關羽鬥項羽、薛仁貴就是薛平貴」這些謬論,
我真是感到悲哀。

文言文荒廢就算了,注音文還大行其道,
這不能怪罪教育失敗,不懂得自我充實也是癥結所在,
於是天外飛來一篇打油詩:「錯字千百篇,情書不會寫,火星文當道,七分上大學。」
尤其當我每週批改作文簿時,真是欲哭無淚,
一堆注音、錯別字被我訂正,還有慘不忍睹的醜字鬼畫符,
當POA比當國文老師還心酸呀!

薛平貴的老婆是苦守寒窯十八年的王寶釧;
薛仁貴的老婆是柳迎春,兩人的兒子是薛丁山;
薛丁山的老婆是會移山倒海的樊梨花,薛剛是薛丁山跟樊梨花的兒子。

歷史上的確有薛仁貴這號人物,薛仁貴的最大的功績就是東征高麗,也就是現在的韓國。
而薛平貴、薛丁山及薛剛等人卻是小說編造出來的人,
記得以前有打篇類似文章,
但今天又心血來潮,告訴大家薛仁貴與薛平貴的差別:

薛仁貴:

薛仁貴,唐朝名將,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名禮,字仁貴,
以字行世,生於隋大業九年(613年),卒于唐永淳二年(683年),
主要事蹟在唐太宗、高宗時期。
薛仁貴自幼貧寒,習文練武,有臂力,長成務農,娶妻柳氏。

唐貞觀後期,唐太宗想親征高麗,從貞觀十八年(644年)秋開始,
即調集軍資糧草和招募軍士,積極進行戰爭準備。
薛仁貴就到將軍張士貴處應募,被收為部屬。
不久,唐太宗親征高麗,張士貴軍行至安地時,郎將劉君印為當地武裝所圍,
薛仁貴聞訊後,單騎前往營救,擊斬敵將,系其頭於馬鞍,降伏餘眾,救君印回營。
從此,薛仁貴名聞三軍。

貞觀十九年(645年),四月,唐軍前鋒進抵高麗,不斷擊敗高麗守軍,
六月,至安市,高麗莫離支遣將高延壽率軍20萬依山駐紮,抗拒唐軍。
唐太宗視察地形後,命諸將率軍分頭進擊。
這時薛仁貴自恃驍勇強悍,想立奇功,即穿上異於眾人的白色衣甲,手持方天戟,
腰挎兩張弓,大呼陷陣,高麗將士紛紛倒伏,殺開一條血路。
唐軍隨之繼進,高麗軍被打得大敗。
站在高處觀戰的唐太宗望見,戰後特召見薛仁貴,賜馬二匹,絹40匹,生口10人為奴,
並提升為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職守皇宮玄武門(北門)。
及唐征高麗還軍,唐太宗還特對薛仁貴說:
「朕舊將皆老,欲擢驍勇付之外事,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虎將。」
並加封薛仁貴右領軍郎將。

征高麗後到唐高宗時期,薛仁貴一直守衛玄武門。
永徽五年(654年),唐高宗行幸萬年宮(在今陝西麟遊縣西),
第一天夜裏就遇山洪暴發,直沖萬年宮北門,衛士們見水勢兇猛各自散去。
而薛仁貴登門向宮內呼叫水至,唐高宗聽到喊叫,急忙出宮跑到高處。
當唐高宗回頭看時,大水已經湧進了他的寢殿。
躲過大難,唐高宗感激薛仁貴,特賜薛仁貴禦馬一匹。

顯慶三年(658年),唐高宗命程名振征討高麗,以薛仁貴為其副將。
薛仁貴於貴端城(位於今遼寧渾河一帶)擊敗高麗軍,斬首三千餘級。
第二年,薛仁貴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與高麗大將溫沙門戰於橫山。
當時,薛仁貴手持弓箭,一馬當先,沖入敵陣,所射者無不應弦倒地。
接著,又與高麗軍戰於石城,遇善射敵將,殺唐軍十余人,無人敢當。
薛仁貴見狀大怒,單騎突入,直取敵將。那個敵將懾于薛仁貴勇武,來不及放箭,即被薛仁貴生擒。
不久,薛仁貴與辛文陵在黑山擊敗契丹,擒契丹王阿蔔固以下將土,
戰後他因功拜左武衛將軍,封河東縣男。

龍朔元年(661年),一向與唐友好的回紇首領婆閏死,繼位的比粟轉而與唐為敵。
唐高宗詔鄭仁泰為主將,薛仁貴為副將,領兵赴天山擊九姓回紇。
臨行,唐高宗特在內殿賜宴,席間唐高宗對薛仁貴說:
「古善射有穿七劄者,卿試以五甲射焉。」
薛仁貴應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聽弓弦響過,箭已穿五甲而過。
唐高宗大吃一驚,當即命人取堅甲賞賜薛仁貴。

鄭仁泰、薛仁貴率軍赴天山後,回紇九姓擁眾十余萬相拒,並令驍勇騎士數十人前來挑戰。
薛仁貴臨陣發三箭射死三人,其餘騎士懾于薛仁貴神威都下馬請降。
薛仁貴乘勢揮軍掩殺,九姓回紇大敗,所降全部坑殺。
接著,薛仁貴又越過磧北追擊敗眾,擒其首領兄弟三人。
薛仁貴收兵後,軍中傳唱說:
「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土長歌入漢關。」從此,回紇九姓衰敗,不再為邊患。

乾封元年(666年),高麗莫離支泉蓋蘇文死,其于泉男生繼位,
但為其弟泉男健驅逐,特遣使者向唐求救。
唐高宗派龐同善、高品前去慰納,為泉男健所拒,
於是唐高宗命薛仁貴率軍援送龐同善、高品。
行至新城,龐同善為高麗軍襲擊,薛仁貴得知後,率軍及時趕到,擊斬敵首數百級,解救了龐同善。
龐同善、高品進至金山,又為高麗軍襲擊,
薛仁貴聞訊後,率軍將高麗軍截為兩斷奮擊,斬首5000餘級,
並乘勝攻佔高麗南蘇、木底、蒼岩二城,與泉男生相遇。
對此,唐高宗特下詔慰勉薛仁貴。
接著,薛仁貴又率兩千人,進攻高麗重鎮扶餘城,
這時,部將都以兵少,勸他不要輕進。
薛仁貴說:「兵在善用,不在眾。」
於是率軍出征,這次戰役,他身先士卒,共殺敵萬餘人,攻拔扶余城,
一時聲威大振,扶余川40餘城,紛紛望風降附。
這時,唐又派李績為大總管由他道乘機進攻高麗。
薛仁貴也沿海繼進,與李績合兵於平壤城,高麗降伏。
之後,唐高宗命薛仁貴與劉仁軌率兵二萬留守平壤,並授薛仁貴為右威衛大將軍,
封平陽郡公,兼安東都護。
薛仁貴受命後,移治平壤新城。
他任安東都護期間,撫愛孤幼,存養老人,懲治盜賊,擢拔賢良,
褒揚節義之士,高麗士民安居樂業。

薛仁貴任安東都護時,吐蕃漸趨強盛,擊滅了羌族建立的吐谷渾,又侵略唐西域地區。
為此,唐高宗調任薛仁貴為邏婆道行軍大總官,
並以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副將,率軍十余萬人,征討吐蕃。
薛仁貴奉命西行,軍至大非川(今青海共和縣西南切吉平原;一說今青海湖西布哈河),
將趨烏海(今青海光海縣西南苦海),薛仁貴對阿史那道真和郭待封說:
「烏海地險而瘴,吾人死地,可謂危道,然速則有功,遲則敗。
今大非嶺寬平,可置二柵,悉內輜重,留萬人守之,吾倍道掩賊不整,滅之矣。」
郭待封自願留守,薛仁貴又囑咐他千萬不可輕舉妄動。

薛仁貴安排好後,率部前往烏海,及至河口,遇吐蕃守軍數萬人,
薛仁貴率軍一陣衝殺,斬獲殆盡。
薛仁貴收其牛羊萬餘頭,鼓行而西,直逼烏海城,然後派千餘騎兵回大非川接運輜重,
但這時郭待封已被吐蕃擊敗。
薛仁貴因無輜重接濟,退軍大非川。
至此,吐蕃調集40萬大軍前來進攻,唐軍抵敵不住,大敗。
但吐善並不窮逼,以唐軍不深入為條件與唐議和,薛仁貴不得已應允,然後率敗軍東歸。
戰後,他因敗績被免為庶人。

不久,高麗地區相率叛唐。唐高宗起用薛仁貴為雞林道總管,以經略遼東。
任內,薛仁貴因事違法,貶象州,後遇赦免而還。
薛仁貴晚年,吐蕃勢力向北發展,阻斷瓜(治今甘肅安西東南)、沙(治今甘肅敦煌),
同時,突厥也不斷侵擾唐北境。
這時,唐高宗念及薛仁貴功勞而召見他,
之後任用他為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兼代州都督,率軍前往雲州(今山西大同市)擊突厥。
突厥聞薛仁貴複起為將,都非常害怕,不敢當其鋒,一時奔散。
薛仁貴乘勢進擊,大破突厥,斬首萬餘級,俘獲兩萬人,及牛馬羊三萬餘頭。

薛仁貴於永淳二年(683年)去世,終年70歲。
死後,朝廷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官府還特造靈輿。護喪還歸故里。
薛仁貴為唐朝名將,勇於力戰,長於用兵,深于謀略,
建立了赫赫戰功,從而為唐前期的強盛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不過他在戰爭中有時治軍不嚴,縱兵擄掠,收受賂賄,又往往斬殺過多,失之殘酷。
薛仁貴還忠於職守,從他任安東都護時的情況看,也有一定的理政才能。



薛平貴:

王寶釧是唐懿宗時期朝中宰相王允的第三女兒,
王允沒有兒子,那時王寶釧的大姊、二姐都有個好丈夫,
王允非常的著急,希望把三女兒嫁出去。

美麗的三女兒現在已經長著美如天仙,許多有錢的公子都來提親。
可是王寶釧的品味很高,想要個謙虛、高尚、有格調的好公子,
在她堅強的意志裡,沒找到那樣的公子,決不結婚阿。  

有一天,王寶釧帶著自己的丫頭到長安城南一帶踏青,突然遇上一位風流的公子糾纏,
她非常的討厭那位公子,可是公子決不放手,兩人糾纏不清,
這時一位正直的的書生跳了出來道:「放開那位小姐,竟然光天化日下調戲良家小姐。」
結果兩人一言不合的打了起來,左一拳,右一腳,書生打贏了,風流公子狼狽的逃走了。
這時的王寶釧愛上了這位書生,原來這位書生名叫薛平貴,
他們相處的非常的融洽,兩人的愛情有了開始。

三小姐回家後,知道自己的父母不會讓她跟薛平貴結婚(因為薛平貴窮),
所以想了一個好主意她跟自己的父母提出了拋繡球的活動,王寶釧的父母答應了。
在拋繡球的當天,丟繡球的方向因為受到王寶釧意志力的影響,繡球堅定的落在了薛平貴的手裡。
雖然她的父母不承認這個女婿,但王寶釧的意志力實在太強了,
王允夫婦只好跟她斷絕關係,不使自己的名譽掃地。

兩人搬進了武家坡上的一處舊窯洞,夫妻倆男樵女織過著清苦的日子,
雖然過著苦日子,但非常的幸福。
薛平貴為了大唐江山,參加了沙陀的部隊,離開了舊窯洞,
王寶釧則在舊窯洞等著薛平貴回來(一等就是十八年),
薛平貴憑著自己出色的武藝和才學,漸漸受到重視了。
有一次,春花公主的馬失蹄,眼看就要跌下懸崖了,
可是在這時薛平貴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將她救起來了。
春花公主看到救她的人是如此的勇猛,對他一見鍾情了。
薛平貴為了把握這次的機會,雖然想到了王寶釧,卻怕公主不高興,而被砍頭,
不管三七二十一了,跟春花公主產生了一段的感情了。
當然這時的王寶釧還不知情阿!

一年又一年的過去了,薛平貴隨軍來到長安,固沙陀軍戰功輝煌,
沙陀隊長李克用成了唐室功臣,薛平貴也水漲船高,被朝廷委以重職。
功成名就的薛平貴步行來到了武家坡上舊窯洞,跟王寶釧重逢了。
薛平貴當時也帶回來了春花公主,王寶釧和春花公主都是薛平貴的妻子,
兩人平起平座,一起服侍薛平貴,
王寶釧苦等了十八年,是中國婦女的榜樣。

西安武家坡王寶釧寒窯,作為一個古跡,已在多年前修復並對外開放,
其中還塑有薛平貴、王寶釧像及江鬃烈馬。
這一古跡的產生,實際上只是出於一種傳說,
它是由舊劇《武家坡》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故事而來的。
但是薛平貴與王寶釧在歷史上並無其人其事,
那它是怎樣形成的呢?說法倒有多種。
  
薛、王故事的出現,最早約在唐、宋之際,
因此較多的看法認為它是薛仁貴與迎春故事的演變,
因為演薛、王故事的《武家坡》,與演薛、柳故事的《汾河灣》情節十分相似。
過去持這一觀點的較普遍,今天也仍大有人在。
  
另一種說法是認為薛平貴即是後晉石敬塘,見於近人崇彝的《道鹹以來朝野雜記》。
其說雲:薛平貴、王寶釧故事,計由花園贈金、綵樓配、三擊掌、探寒窯、平貴別窯、
趕三關、武家坡、銀空冊、算糧大登殿為止。
石為後唐李氏婿,又為契丹所立,國號晉,即戲中由西涼歸來即皇帝位;
其岳父丞相王允,實指長樂老馮道,故薛平貴實乃石敬塘之化名。
但考證,石敬唐實為後唐明宗李嗣源之婿,而這裡既稱他是李氏婿,不知為何又拉到馮道身上。
所以,其事雖略有相符,看來卻穿鑿附會之嫌。

所以在歷史上並無薛平貴其人,而只有薛仁貴為真實人物。
我國民間傳說的薛平貴故事來源甚古,過去人都以為是由薛仁貴故事轉變出來的;
實則以薛仁貴為中心的舊劇《汾河灣》,
絕不如以薛平貴為中心的舊劇《武家坡》在民間傳說裡占有勢力,
恐怕《汾河灣》反倒是根據《武家坡》改編的。
薛平貴故事顯是人民喜愛的古代傳說;
王家三位姑娘,金川、銀川、寶川的命名,以及劇中若干穿插都帶有民間的樸實的風味,
雖然薛平貴故事不見於元曲,然而可能在元代以前就存在而隻流傳在西北一帶。
京劇《武家坡》本是由秦腔借來的,其事既不出正史而偏偏附會到唐代,
且提到西涼,所以故事可能是唐宋間西北邊疆的產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遊神曾晞遨 的頭像
    遊神曾晞遨

    極上の綺麗な世界 -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遊神曾晞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