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達政宗,奧州伊達氏第十七代家督,輝宗長子,戰國時代末期的名將,人稱「奧州之獨眼龍」;
永祿十年(1567)八月三日出生於米澤城。
說起政宗的出生,還頗有傳奇色彩。
政宗的母親是當時出羽的大名最上義守之女義姬,最上義光之妹。
當時伊達家有意與最上家聯姻,派中野宗時做使者到最上家提親,
但有反叛之心的中野宗時與最上義守、義姬密謀假意聯姻,
等與輝宗成婚並生下一子後,謀殺輝宗並帶兒子回最上家山形城。
兩人成親後,在龜岡文殊堂度蜜月。
當晚,義姬夢到獨眼神僧萬海上人希望轉世。
因為這個吉瑞之夢而懷孕,於永祿十年(1567)生下了政宗,父親輝宗為愛子起名「梵天丸」。
輝宗深信梵天丸是萬海上人的轉世,給予最好的教育及最佳的助手、近侍,
包括請來名僧虎哉禪師為師,
命片倉小十郎景綱及族弟伊達藤五郎成實為左右手。
五歲時,政宗得了皰瘡,雖保住性命,但是右眼因此失明。
這更使輝宗堅信政宗是獨眼神僧萬海上人轉世,但獨眼的梵天丸卻遭到母親義姬的嫌棄,
而把母愛全部轉移到了比政宗小11個月的次男竺丸(政道)的身上;
而梵天丸亦因此而感到自卑及不願公開露面。
天正三年(1575),輝宗開始與信長交通,得到不少奧州罕有的南蠻品作為回禮,
令梵天丸大開眼界,同時也造就了他放眼全世界的廣大眼光。
天正六年(1578),輝宗正式給梵天丸元服,受領伊達家歷代家督第九代中興之主政宗之名,
全稱伊達藤次郎政宗,可見輝宗對政宗期望之高。
天正七年(1579),政宗迎娶了三春城主田村清顯之女愛姬為正室,
從而使田村氏納入伊達的勢力。
兩年後,即天正九年(1581),輝宗出戰相馬氏,
十五歲的政宗迎來了自己的初陣,相馬大敗,政宗於此戰表現出非凡將才,
輝宗及重臣們都給予肯定及正面的評價。
由於生母義姬嫌棄政宗的羞陋而疏遠他,轉而溺愛次男小次郎,
更希望由竺丸接替家督之位,因此家中分裂成政宗和小次郎兩派。
最後為免伊達家分裂,天正十二年(1584)十月,輝宗決定隱居讓位予政宗,
當時輝宗年僅四十一,便早早退位隱居,十八歲的政宗接任家督之位。
輝宗的決斷,表明了支持政宗、警告義姬的立場,
這令義姬幾乎瘋狂,也令政宗對將來兄弟之爭有了心理上的準備。
18歲的政宗繼承了家督,獨創的火槍騎兵隊(騎鐵)作為作戰主力。
在歷來重視騎兵的奧州,這種新型戰術立刻顯出威力。
繼任家督的政宗一改父親一貫的防禦戰略,開始頻繁與周邊勢力作戰。
以政宗的計劃:先平定奧州,再向越後進軍,最終揮師進京,稱霸天下。
抱著這種大志,政宗於天正十三年(1585)三月敘任從五位下美作守,
五月即展開檜原攻略,八月圍攻大內定綱;
大內本來投降,但又反覆無常,政宗不顧家臣反對,憤然攻擊大內的小濱城及其靠山蘆名氏,
此時發生了震驚奧羽的小手森屠殺事件,
政宗將俘獲的全部小手森城的將士和城中老幼婦孺八百餘人全部格殺,
牛馬不留,全城頓時成為死城。
時年十九的政宗對敵人放出了豪邁的宣言:「戰敗就會失去一切!」
這嚇破大內定綱,並放棄了小濱城,直接逃往蘆名尋求庇護。
小手森城屠殺事件令奧羽等的大名,包括二本松城的田山義繼深深感到危機,
為免成為政宗的新目標,義繼起先拜托了政宗的叔父伊達實元,
希望能夠與伊達保持和睦,但政宗卻表示除了無條件投降之外,並無其他和睦的可能。
義繼因而求助於已隱居的輝宗,輝宗欣然答允,政宗也因輝宗的關係而妥協。
當義繼前往輝宗宅邸進行和議時突然發難,挾持輝宗退往人取橋,
伊達的武士及家臣從後追趕,義繼無法脫身,
輝宗命令(即有政宗命令之說)伊達武士向二人開火,義繼、輝宗相相死亡,
這就是人取橋事件。
憤怒的政宗於天正十三年(1585),輝宗死亡七日後,
即出兵大舉進攻田山義繼的居城二本松,但以佐竹、蘆名為核心,
包括岩城、白川、石川諸氏的大名在此時趕來救援二本松,與伊達勢激戰於人取橋。
兵力上的優勢令佐竹、蘆名聯軍很快佔了上風。
伊達勢一度陷入崩潰的邊緣,在老將鬼庭良直的犧牲下,政宗成功突圍,
與此同時,片倉景綱及伊達成實率領的援軍趕到,
加上佐竹勢因領地受里見氏突襲而撤退;
伊達勢在這突如其來的「奇蹟」造就下發起了反攻,討死敵將佐竹義政,
政宗終在人取橋擊潰三萬餘人的佐竹、蘆名、相馬聯軍,
直到很多年後,政宗曾回想道:「能夠從人取橋回來真是個奇蹟!」
此後他採取了各個擊破的戰術;
天正十四年(1586),政宗再度出兵攻打二本松城,新城主國王丸開城投降,
伊達勢力滲入會津,和蘆名氏發生了直接的衝突。
兩年後的郡山合戰中,
政宗僅以六百人的兵力又一次擊潰了四千人的佐竹、蘆名聯軍,武名震天下。
政宗遂展開蘆名攻略,導致了天正十七年(1589)的摺上原合戰,
伊達軍兩萬,蘆名一萬六千,最後以壓倒性的優勢大獲全勝,蘆名義廣逃出黑川城投靠佐竹。
蘆名舊領盡為伊達所有,亦得到南奧州的仙道七郡。
蘆名氏滅亡後,伊達勢力已滲入會津,更進一步攻略奧州,
領奧羽六十六郡中的三十餘郡,且逼近關東,政宗雖面對越後上杉景勝的威脅;
但他的眼光已超出奧州。
可惜,政宗的天下人的夢想似乎變成泡影;豐臣秀吉已成為真正的天下人,
天正十八年(1590)一月,秀吉催促政宗等奧羽大名參戰討伐小田原北條,
事實上就是要政宗臣服,對於是臣服抑或抗戰到底又成了政宗必須面臨的抉擇,
而家中也為此分裂成兩派。
在片倉景綱的力勸下,政宗終於決定出發參戰,
但剛巧其母保春院(義姬)企圖毒殺政宗,扶植小次郎為新家督;
但被政宗識破,最後小次郎被殺,保春院被送回娘家山形城。
為此,政宗參陣遲到,令秀吉震怒,並揚言要殺死政宗,
但政宗以其機智化解,
他以白衣領死的姿態晉見秀吉,並以沙金賄賂其他大名為他說項,終得到了秀吉的赦免,
只是舊蘆名領等郡被沒收,自此,秀吉也開始注意政宗的才能。
回到米澤城後,政宗加緊擴大領土,
天正十八年(1590),葛西家及大崎家因未有參戰被改易,
原先侍奉兩家的大批武士成為浪人,不久爆發了葛西一向一揆;
政宗被剛轉封到會津的蒲生氏鄉指為事件的幕後主謀,
天正十八年(1590)十月,政宗出兵震壓一揆,但仍然沒有逃脫煽動一揆亂事的嫌疑,
政宗又以白衣領死的姿態,只率三十騎前往清洲城謁見秀吉,
據說他在隊伍的前面放了個貼著金箔的磔刑的行刑柱,到達清洲城後,政宗與秀吉見面,
秀吉質問道:「叛亂所用徽記為何是政宗你的呢?」
政宗回答說:「殿下錯了,這個徽記的飛雀的眼部沒有針眼大的小洞。」
這一精妙的回答令秀吉大為佩服,政宗又一次逃過一劫。
釋清了嫌疑,非但沒有被處分,還獲得了侍從的官位,被允許領羽柴姓。
在天正十九年(1591)七月,政宗震壓了葛西大崎領內的一揆,
隨後秀吉就沒收了信井、信夫、伊達、田村、刈田、安達諸郡領地,
被封至葛西大崎的舊領十二郡,居城也移到了岩手澤城。
後來,秀吉的養子、關白豐臣秀次被秀吉以謀反罪誅殺,被牽連問罪的人不計其數。
作為秀次的摯友之一,政宗又陷入危機。
這一次政宗故技重演,再次以白衣領死的姿態上洛,
不同的是這次先由家臣攜黃金十字架在前,表明與秀次只是借貸金銀關係。
結果又一次以稍減領地的處分躲過了劫難。
經過這幾次波瀾,秀吉對政宗真是又愛又恨又無可奈何,
在戰國大概只有政宗這樣的人物才能做到。
政宗參加了文祿、慶長之役,受封從四位下右近衛權少將。
慶長三年(1598)八月秀吉在大阪城病逝,這令政宗再一次燃點爭逐天下之雄心,
但五大老之首的德川家康的攻略比政宗更快速,
隨著實力可與家康匹敵的前田利家於慶長四年(1599)病逝,天下已無家康的敵手,
天下分裂成了東西兩方,政宗成為了能夠左右天下大局的重要力量,
他無視秀吉生前定下「諸侯之間不得私自通婚」的命令,
將長女五郎八姬嫁與家康的六男松平忠輝,與德川建立了強而有力的盟約,
在家康的會津征伐戰以及關原合戰中,伊達都站在東軍一邊,
並在關原主戰場之外與西軍一百二十萬石的上杉景勝爆發激戰。
慶長五年(1600)七月二十四日家康率軍到達小山開始會津討伐戰,
而從大[土反]急返北目城的政宗也在此時接到了家康討伐上杉的命令,
開始進攻會津內的白石城,二十五日,白石城守將開城投降。
其間,石田三成嘗試拉攏政宗,更承諾只要加入西軍,關東及奧州盡為伊達所有;
同時,家康也許下戰後給予「百萬石書狀」的承諾,
但政宗已經鐵定加入東軍。
同年九月,石田三成於畿內舉兵,家康率軍直指關原,
會津的上杉景勝藉機命重臣直江兼續進攻出羽最上義光的山形城,爆發長谷堂合戰,
在伊達勢的支援下,再加上直江兼續接到西軍在關原戰敗之消息,上杉勢大潰退。
十月六日,政宗出兵攻打福島城,在守將本庄繁長負隅頑抗,政宗不能得手而退兵。
隨後上杉景勝降於家康,減封到米澤三十萬石。
關原合戰剛完結之際,政宗並沒有立刻退兵,
而是把握天下混亂的好機會,首先攻打了信夫、伊達兩郡,
又趁南部信直出征在外的機會,煽動南部領地的一揆作亂,
這些行動使政宗奪回大片伊達家的舊領。
此後德川家康進行了戰後的封賞,正式給予政宗「百萬石書狀」,並加常陸、近江合共的兩萬石,
達到六十二萬五千石(此後家康又加封政宗之庶長子秀宗宇和島十萬石),
是僅次於一百零二萬石的加賀前田家和七十三萬石的薩摩島津家之後的第三大藩。
從而奠定了仙台藩的基礎。
回仙台後,政宗積極整頓內政,包括大規模開懇領內土地,
令石高增至一百多萬,令奧州米的產量大增,
成為江戶的主要用米,又加強了與江戶間的漕運通商,使仙台藩頓時富裕起來,
都是政宗的努力而來的。
其次,在外交政策方面,
政宗在元和元年(1616)派遣支倉常長等作為遣歐使前往西班牙和羅馬教廷,
希望能和西班牙建立貿易協定並由通商學習歐洲的航海、礦山技術等;
但政宗的外交因幕府的政策而遭受了挫折,
就在派遣歐使不久,幕府開始對國內的天主教徒進行大規模震壓,並禁止人民信仰天主教,
政宗在奧州範圍內獎勵天主教傳播和派遣遣歐使的行動有對抗幕府的嫌疑。
因而政宗馬上改變了政策,對領內的天主教徒進行了震壓,
支倉常長的歐洲之行最後也沒有取得什麼成果,元和六年(1620)歸國。
慶長十九年(1615)的大阪冬夏之陣,政宗所創的騎鐵隊居功至偉,
片倉景綱之子片倉重長在道明寺一戰中與後藤又兵衛、薄田隼人激戰。
所率騎鐵隊射中了後藤又兵衛的胸部,導致了其陣亡。
真田幸村也死於政宗的騎鐵隊之下;德川幕府的基礎更加穩固。
伊達的勢力天下共知,家康稱政宗為「天下之副將軍」,拜領松平姓,
伊達家更冠以「伊達者」的美名;
據說家康曾說道:「能挑戰幕府者,惟伊達矣!」
元和偃武之後,德川幕府的幕藩體制漸入軌道;
而政宗對染指天下的野心也漸漸淡去了。
政宗曾遺撼的表示:願早生二十年,成就信長般之霸業。
可惜對於戰國時期想有一番作為的政宗,卻遭到生不逢時的厄運。
只能努力經營仙台藩,當藩政漸入了安定期時,政宗也從藩政的一線退出,
在二代將軍德川秀忠臨終時,政宗被召到枕邊,並將第三代將軍家光托付予政宗,
寬永五年(1628),政宗開始隱居,
這位生於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至今仍然健在的人物,已六十歲了,
政宗一直居住在江戶的櫻田屋敷,直到四年後,
即寬永十三年(1636)在江戶去世,臨終前三代將軍家光親自至床邊守候。
仙台藩素有「險要」之稱,因領內重要之地都修築多個支城,
並將其附屬的領地作為知行分封予各重臣,以作為主城的屏障,
並得到幕府的默許,顯示了仙台藩的重要地位。
伊達政宗死後,二代藩主忠宗仍能保持藩政平穩,
但隨著財政拮据及寬文年間(四代將軍綱宗)的「仙台騷亂」,藩政大不如前,慢慢衰竭。
到了幕末,因參加奧羽越列藩同盟被天皇新軍圍攻,
仙台藩在八百三十一人戰死之後投降,末代(十五)藩主邦宗及其諸子被命前往東京「謹慎」,
明治四年(1871)仙台藩被廢藩置縣。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