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08/10/16 12:05

台塑集團大家長王永慶過世,台塑集團股全數倒下,台塑跌停板鎖住,
場外高掛一萬七千多張賣單等著賣,其他「家族成員股」跌勢也都相當重。
不過,法人認為,台塑集團早已完成交棒,
王永慶的過世對公司營運狀況不至於造成影響,
反倒是塑化業景氣低迷,全球經濟面臨嚴峻考驗,
才是目前台塑集團最大的考驗。
(張佳琪報導)

美股大跌,開盤前又傳來經營之神王永慶過世的消息,
台塑集團股雙重利空罩頂,股價全數打到跌停,台塑52.1跌停深鎖,
只成交了不到三千張,場外仍有一萬七千張的委賣掛單排隊等著賣,
在大盤實施跌幅縮減期間,這麼龐大的賣單量,恐怕需要幾天時間才能消化完畢。

大家長離開,會不會對台塑集團經營造成衝擊呢?
法人普遍認為不至於,因為王永慶早已交棒,
短線股價也許會受到影響,不過公司營運不會因此受到衝擊。

萬寶投顧分析師李秀利認為,
週四台塑集團股大跌其實跟王永慶過世的關聯性不大,
主要還是受到國際盤表現太慘,以及塑化業景氣持續低迷有關,
李秀利說:「關鍵因素是美股的助跌」。

其實,台塑、台塑化、台化、南亞四檔重量級個股,
從520以來股價持續下探,這段期間內四家公司市值因此蒸發超過七千億,
這一波跌幅不算小,王永慶為了捍衛股價,
九月初才下達指令重金護盤,不過,市況太糟,護盤成效相當有限。



王永慶(1916年1月18日-2008年10月16日),
王永慶是台灣著名的企業家,父親王長庚。
王永慶15歲輟學做學徒工,16歲時用父親所借的200元自己開辦了一家米店,
靠用心和勤奮努力站穩了腳跟,
之後又經營過碾米廠、磚瓦廠、木材行、生產PVC塑膠粉等等,
並在1954年籌資創辦了台塑公司。被譽為“經營之神”。
50年後的台塑集團已經是台灣最大的民營企業集團,
下轄台灣塑膠公司等9家公司,員工7萬多人,資產總額1.5萬億新台幣,
形成了名副其實的龐大“王國”。
1985年與其弟王永在捐出一億元給政府。

王永慶娶有3房,分別是郭月蘭、廖嬌與李寶珠。
其中大房郭月蘭並未替王永慶生下一兒半女,
二房廖嬌為王家生下了2男3女,三房李寶珠則生下了5位千金。
其中王文洋、王文祥皆為二房所生。
另外王文淵則是王永慶弟王永在所生。

王永慶出生於臺北縣新店鎮直潭里,父親王長庚以種茶為業,
生活困苦,所以王永慶就讀小學時就常打工微補家用。
王永慶小學畢業後,遠赴嘉義當米店學徒,開始學習經營技巧,
後來更以借來的200元作本錢,自己開設米舖,
經由不斷提升服務與品質,逐漸拓展米店生意,不但營業額成長了數倍,
其後又陸續經營了碾米店、磚廠、木材業等生意。

到了1954年王永慶趕搭政府的經濟建設列車,開始經營塑膠業,
在對塑膠完全不懂的情況下,王永慶投入自有資金50萬美金與美援67萬元,
開始台塑艱困的產能擴增與市場開拓時期,
當時資金缺乏、技術落後,不但原料取得困難、生產的產品品質差、國內市場又小,
台塑所生產的PVC塑膠粉曾經一噸也賣不出去,
庫存堆積如山,所以王永慶積極引進外資技術,努力拓展產能,
並大力開闊外銷市場,進行第二次、第三次擴廠,使得成本大減,
逐漸在60年初期打開了PVC塑膠粉的銷路,促成PVC加工的蓬勃發展。

1986年,台塑獲得政府核准,往最上游發展輕油煉解廠,
但是有長達5年時間受到社會、政治環境的束縛而動彈不得,
最後才落足在雲林麥寮海邊,一面要與自然搏鬥,自行填土造地;
一面還要對抗外在競爭壓力,因為在六輕籌設期間,
韓國乙烯年產量由原來低於台灣到當時已較台灣多出5倍,
但這些壓力都沒有阻擾台塑擴展的決心,如今台塑不但成為PVC產量最大的廠商,
並因上、下游與運輸的徹底整合,成本競爭力更勝競爭者一籌。
20餘年的堅持與努力,重經驗的實力主義,領導數萬人的氣魄與智慧,
終於創造出來舉世矚目的台灣奇蹟。
  
50年代初,台灣急需發展的幾大行業,是紡織、水泥、塑膠等工業。
當時台灣的化學工業中有地位有影響的企業家是何義,
可是何義到國外考察後,認為台灣的塑膠產品無論如何也競爭不過日本的產品,
所以不願向台灣的塑膠工業投資。
出人意料的是,這時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商人王永慶,
卻主動表示願意投資塑膠業!
消息傳出,王永慶的朋友都認為王永慶是想發財想昏了頭,
紛紛勸他放棄這種異想天開的決定。
當地一個有名的化學家,公然嘲笑王永慶根本不知道塑膠為何物,
開辦塑膠廠肯定要傾家蕩產!
  
其實,王永慶作出這個大膽的決定,並不是心血來潮,鋌而走險。
他事先進行了週密的分析研究,雖然他對塑膠工業還是外行,
但他向許多專家、學者去討教,還拜訪了不少有名的實業家,
對市場情況做了深入細緻的調查,甚至已私下去日本考察過!
他認為,燒鹼生產地遍佈台灣,
每年有70%的氯氣可以回收利用來製造PVC塑膠粉。
這是發展塑膠工業的一個大好條件。
  
王永慶沒有被別人的冷嘲熱諷嚇倒。
1954年,他和商人趙廷箴合作,籌措了50萬美元的資金,
創辦了台灣島上第一家塑膠公司。
3年以後建成投產,但果然如人們所預料的,立刻就遇到了銷售問題。
首批產品100噸,在台灣只銷出了20噸,明顯地供大於求。
按照生意場上的常規,供過於求時就應該減少生產。
可王永慶卻反其道而行之,下令擴大生產!
這一來,連他當初爭取到的合夥人,也不敢再跟著他冒險了,紛紛要求退出。
精明過人的王永慶,竟敢背水一戰,變賣了自己的全部財產,
買下了公司的全部產權,使台塑公司成為他獨資經營的產業。
王永慶有自己的算盤。
他研究過日本的塑膠生產與銷售情況,當時日本的PVC塑膠粉產量是3000噸,
而日本的人口不過是台灣的10倍,
所以,他相信自己產品銷不出去,並不是真的供過於求,
而是因為價格太高,要想降低價格,就只有提高產量以降低成本。
  
第二年,他又投資成立了自己的塑膠產品加工廠「南亞塑膠工廠」,
直接將一部分塑膠原料生產出成品供應市場。
事情的發展,證明了王永慶的計算是正確的。
隨著產品價格的降低,銷路自然打開了。
台塑公司和南亞公司雙雙大獲其利!
從那以後,王永慶塑膠粉的產量持續上升,從最初的年產1200噸,
發展到現在100萬噸,使他的公司成了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膠粉粒生產企業。
  
當台灣企業界一轟而上角逐于木材行業時,王永慶果斷地轉向了塑膠行業;
可是,當他在塑膠行業站穩腳跟之後,卻又以高瞻遠矚的眼光,
去關注他當初藉以發家致富的木材行業。
這一看,又讓他看出了新的發財途徑。
  
王永慶看到,由於台灣木材銷路好,商家大量砍伐,
可是他們要的只是樹榦部分,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樹枝,
都被白白地拋棄而浪費了。
王永慶想,台灣的棉花產量嚴重不足,一直靠進口來補充,
如果利用廢棄在山上的樹枝製造人造纖維,以替代天然纖維,一定會有發展前途!
經過考察論證,1964年10月,王永慶開始創辦台灣化學纖維工業公司。
兩年半以後,台南新化八卦山下矗立起了一座新型的工業城,
成為當時世界首創的連貫作業的人造纖維工廠。
它使大量過去被拋棄的木材廢料變成了紡織纖維,
既節省了外匯,又降低了成本,為台灣纖維工業發展史寫下了嶄新的一頁!
而台塑、南亞、臺化三大企業,使王永慶在當時台灣50家大廠商中名列第三!
進入90年代,王永慶的產業已發展成一個龐大的企業集團,
包括16家人企業公司,擁有員工4萬多人,股東10萬人,每年的營業額高達1650萬新台幣!
  
再也沒有人敢小看王永慶,連一貫以經營業績傲視世界的日本企業家,
也對王永慶衷心欽佩,
把他與被稱為日本“經營之神”的松下電器的創始人相比,稱他為台灣的“經營之神”。
  
王永慶的許多經營管理思想,都已成為企業家們信奉的至理名言。
王永慶自己總結成功的經驗時說,他認為最有效同時也最有意義的做法,
是選擇“永遠追求更大貢獻”作為企業的目標。
為了對社會做更大的貢獻,企業就會鼓舞鬥志,繼續不斷地擴充事業規模,
經常保持著迎接新挑戰的熱情,和對至善境界的追求!
他說:「我不但與別人競爭,也對自己嚴格要求!」
  
在生活上,身為億萬富翁的王永慶,同樣對自己和家人嚴格要求。
有人說,王永慶可能是世界上最節儉的億萬富翁了!
他公司的一位職員,花了1000美元為王永慶的辦公室更換新地毯,
結果惹得王永慶很不高興,差點大發雷霆!
他對於吃的原則是“簡便”,最愛吃的是家常的滷肉飯;
他對於穿的原則是“整潔”,每天早上跑步穿的運動鞋,
一雙總要穿上好幾年,而一條運動時用的毛巾據說用了近30年!
  
王永慶常常用“富不過三代”的古話告誡自己的子女,
要他們自己創業,不要依賴上輩的基業而坐享其成。
他的兒子王文祥17歲考入英國倫敦帝國大學,24歲就獲得了博士學位,
畢業後在國外找了個專業對口的工作苦幹了3年。
後來回到自己家的企業中,王永慶同樣要求他從最基層幹起,
經過課長、組長、廠長、副經理的逐級鍛鍊,數年之後,才讓他擔任一個部門的負責人。
王永慶最疼愛的女兒王雪齡結婚,他陪送的嫁粧,
除了一張無限期提供學習費用的憑據外,就是一把刮鬍子刀,
好讓女兒自己替丈夫刮鬍子!
王雪齡的婚禮比一般老百姓家的還簡單,連她手上的新娘捧花,
也是跑到許多花店比較後才選購的最便宜的一種!
  
當然,對於社會公益事業,王永慶從不小氣。
他曾一次就捐助2.5億美元鉅款給一家醫院!
1988年,美國權威雜誌《福布斯》報道,
在全世界擁有10億美元以上資產的富豪中,王永慶以40億美元居第16位!
從不名一文的農家子弟到億萬富豪,
從不識“塑膠”二字的外行到赫赫有名的塑膠博士、
“世界塑膠大王”,他的奮鬥歷程傳遍了全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遊神曾晞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