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みやざき はやお、1941年1月5日-)是一位知名日本動畫導演。
目前居住於埼玉縣所澤市。
有別名(筆名)秋津三朗(假名:あきつ さぶろう)、照樹 務(假名:てれこむ)。
畢業自杉並區立永福小學校、杉並區立大宮中學校、
東京都立豊多摩高等學校、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學部。
宮崎駿(Hayao Miyazaki)1941年1月5日生于東京,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二。
幼年時全家移居到櫪木縣在宇都宮市和鹿沼市。1947年開始在宇都宮室的一所小學就讀,
4年級時回到東京,就讀於入杉並區大宮小學和永福小學。
1953年畢業,進入大宮中學讀書,高中進入都立豐多摩高中,開始學習繪畫。
1958年因為東映動畫《白蛇傳》而開始對動畫產生興趣。
1959年考入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系,主攻「日本產業論」。
大學期間熱衷於創作漫畫,積累了數千張畫稿。
大學畢業後,宮崎駿於1963年4月進入東映動畫公司工作。
成為動畫師後第一次參與制作的動畫是《汪汪忠臣藏》(製作人:白川大作)。
1965年10月與同事太田朱美結婚,育有兩子。
長子宮崎吾朗,1967年1月出生,是吉卜力工作室在2006年7月公映的最新作品《地海傳說》的導演;
次子宮崎敬介,1969年4月出生,是木版畫家。
在東映期間參與了《狼少年肯》(東映首部動畫連續劇)、《太陽王子》、
《長靴里的貓》(製作人矢吹公郎,1969年公映)等動畫,擔任原畫或場面設計。
1971年在完成《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後離開東映,
與高畑勳、小田部羊一共同加入A-Pro工作組,但新企劃《皮皮的長襪》最終夭折。
準備期間,宮崎駿第一次出國到了瑞典採風。
此後一直與高畑勛等人合作企劃,完成了《魯邦三世》、《熊貓家族》、
《阿爾卑斯少女》、《三千里尋母記》。
1979年,宮崎駿加入了東京電影新社,繼續創作《魯邦三世》系列。
1980年開始為東京電影新社的「電信」公司培訓新人。
1981年8月《Animage》雜誌編輯了宮崎駿特集,宮崎駿也從此開始與德間書店正式合作。
1982年2月《Animage》雜誌連載《風之谷的娜烏西卡》,
同期,他加入《大偵探福爾摩斯》的製片工作。11月,宮崎駿退出東京電影新社。
1984年4月,他與妻子創立了個人事務所「二馬力」,
多年好友兼夥伴的高畑勳也有個人的「畑」事務所;1985年中旬創立吉卜力工作室,
擁有獨立一組固定的高素質製作團隊,
製作了大量畫功細膩、劇情寓意深遠,配上音樂雄壯的作品。
他的動畫電影多涉及人類與自然,以及反戰和飛行的主題。
跟他合作至今的有德間康快(已故)、高畑勳、鈴木敏夫、久石讓、近藤喜文(歿)、
保田道世、賀川愛、高阪希太郎等人。
2001年10月1日,代表著他思想藝術的夢想國──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正式開幕;
2003年4月10日美國《時代》雜誌發表「亞洲英雄二十人」,
他是其中之一(他是榜上有名的兩位日本人其中一人,另一為著名棒球好手松井秀喜);
曾於1999年表示將減少在動畫製作上的心力,
但《神隱少女》打破退休一說,由於不像以往投入全部心力,劇本漸漸的以改編居多。
宮崎駿最新的一部作品《崖上的波妞》已於2008年夏季在日本首映。
宮崎駿在日本動畫界佔有超重量級的地位,
在「傻呼嚕同盟」所著的評論書《日本動畫五天王》中,
將他與富野由悠季、庵野秀明、押井守、大友克洋並稱為日本動畫五大天王。
逆風時代,賣「希望」最夯
走出東京近郊的「東小金井」車站,路邊蘆葦迎風搖曳,
一幢由綠樹環抱的木造小屋,靜靜佇立在秋陽下,幾隻貓咪在門口悠閒地伸伸懶腰。
這裡就是一出手就以「億日圓」票房起跳的動畫大師宮崎駿,創意的發源地。
當然,宮崎駿在文化創意產業界的地位,絕不只是靠票房數字來衡量。
他更突破國界的藩籬,擄獲歐美市場,作品中的文化價值獲得國際肯定。
例如,《神隱少女》在美國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長篇動畫,
在歐洲更一舉奪下柏林影展金熊獎,這是史上首次有動畫片獲此殊榮。
《時代》雜誌二○○三年評選宮崎駿為二十位「亞洲英雄」之一。
理由是,宮崎駿極富創意的說故事能力,使他超越同業,成為日本動畫代名詞。
永遠的暢銷法則:販賣「希望」
六十七歲的宮崎駿,滿頭白髮、白鬍鬚,只有黑框眼鏡後的兩道眉毛是黑的。
平常總是一身輕便工作服的他,
這次為了接受國外媒體採訪,特別換上筆挺西裝,神色顯得有些緊張。
然而,當話題聊開、氣氛熱絡之後,宮崎駿一笑起來,眼睛就瞇成一條線,
咧開的白牙裡發出「嘻!嘻!嘻!」帶著氣音的笑聲,
像個調皮搗蛋卻沒被大人抓到的得意小男孩。
心裡永遠住著一個小孩的宮崎駿,說故事的方式,就是秉持童心看世界,
直指事物的本質,讓想像力恣意馳騁。
無論時代如何變動,他始終透過動畫,傳達一項永遠為世人所需要的價值──希望。
一九八七年,日經指數漲破兩萬點,一九八九年更漲到三萬點,消費慾望高漲。
在紙醉金迷氣氛正熾時,宮崎駿卻推出反璞歸真的《龍貓》。
整部動畫充滿自然美景、鄉村風情與懷舊鄉愁,
喚醒沈醉於物質享受的日本人「我們也曾擁有如此純樸而踏實的生活」。
宮崎駿表示,創作《龍貓》的用意,就是想要製作一部幸福又溫暖人心的動畫,
讓人看完之後,懷著歡喜、愉快的心情回家。
讓情侶更珍惜彼此,讓父母回憶童年時光,也讓孩子們會因為想看龍貓,
而壯膽到神社探險或開始試著爬樹。
希望大師宮崎駿的謬思就是兒童。
因此,他特意在工作室旁,設立了一家幼稚園「三匹熊的家」,
就讀的小朋友全是吉卜力員工的孩子。
宮崎駿的用意,一是讓有孩子的工作室員工可以安心工作,二是大師可以隨時觀察兒童。
「我每天都會去偷看幼稚園的小朋友在做些什麼,在這過程中,發現小朋友每天都在成長,
這會帶給我創作時的勇氣與動力,」宮崎駿感性地說,
「我覺得這些小朋友其實是給大人們一些希望。」
從「觀察」與「相信」中發現希望
希望,不是憑空想像而來。
對宮崎駿而言,他用兩個方法發現希望的存在,一是「觀察」,一是「相信」。
小孩,正是宮崎駿的創作原動力。
宮崎駿的信念是「只要相信,就有希望」。
他相信,「早已遺忘的東西」、「未曾留意的東西」、「以為早就失去的東西」,
這些到現在一定都還存在。
以《龍貓》為例,宮崎駿認為,對於小月與小梅來說,相信龍貓真的存在這件事,
就可以讓她們獲得解救,讓她們覺得自己不是孤立無援。
這其中,有著宮崎駿自己感情的投射。
宮崎駿六歲時,母親因肺結核住院長達九年,因此,他放學回家後,必須幫忙照顧兩個弟弟。
為了安撫哭鬧的弟弟,他在紙上畫畫、說故事,
無形中奠定了他往後的動畫生涯。
宮崎駿除了自己每天觀察幼稚的小朋友之外,也要求吉卜力的工作人員,
要好好觀察從窗外經過的小朋友,
因為,每個小孩走路、跑步的姿態與方式都不一樣。
身邊美好的事物,容易因習以為常而忽略;靜下心來,仔細觀察,就能發現遺忘已久的無形寶藏。
遊神曾晞遨/勝軍老師達人帶路
評論家、旅行業日本担当、達人領隊、極上社團版主,熟知台日秘境絶景。客製化旅遊、合作邀約歡迎洽詢
- Jan 13 Tue 2009 17:39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