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二)我們離開盛岡城跡公園後,約莫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來到了中尊寺,這裡是我第二次到訪。
2014年的賞櫻遊記:http://mutakenta.pixnet.net/blog/post/30766474
我們停好車之後,就看到山坡上的紅葉,看來這個時間點非常好,看到很多團客,還有許多拿著小旗子的導遊們在入口住等著遊客集合。
來到入口後,我先幫姊姊們合照,然後便順著上坡走,記得上次來這裡,最讓我有深刻印象的地方就是有許多參天大樹,還有很多御守可以買。
來中尊寺必須經過一個800公尺的坡道,就是月見坂。坡道兩旁是由江戶時代統治平泉地區的伊達藩所種下的杉樹,樹齡約300~400年左右,形成一條長長的林蔭道路。
久違的中尊寺,距離上次來這裡已經三年半了,舊地重遊很開心。
上回到訪我沒注意,現在看到這個牌子才知道,有供奉勝軍地藏菩薩,能在日本看到自己的名字真是開心。
我們一邊走一邊欣賞楓紅,同時享受森林浴,秋天的景色跟春天真的是大大不同呀!
這裡也是奧之細道,奧之細道是日本俳聖松尾芭蕉所著之紀行書。於元祿15年(1702年)印行,是松尾芭蕉的最有名的代表作。書中記述松尾芭蕉與弟子河合曾良於元祿2年(1689年)從江戶(東京)出發,遊歷東北、北陸至大垣(岐阜縣)為止的見聞,與沿途有感而發撰寫的俳句。
持續往前走,還能看到遠方山下的風景,今天來賞楓的旅客著實不少。
秋天也正好是菊花季節,除了在弘前城看到之外,中尊寺也有。
櫥窗裡有賣佛經卷軸,記得三年前有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卷軸回家掛。
接著來到「金色堂」,我買了票之後,先在外面拍拍照。
除了紅葉,中尊寺也能欣賞到菊花。
從這個角度看過去超美!
正午時分太陽高照,光線將楓葉照得很燦爛!
準備入內參觀,金色堂裡面是禁止拍照的唷!
中尊寺建造於西元850年,由慈覺大師所創建。高聳的樹林圍在步道兩旁,稍微幽暗,卻能呼吸到濃厚的芬多精。在秋天造訪,是能欣賞楓紅的步道。
最知名的景點是「金色堂」,建於西元1124年,供奉阿彌陀如來,兩旁是觀音菩薩、勢至菩薩,周遭圍繞六尊地藏王菩薩。整座佛堂從天花板到地板,每一處都覆有金箔,被稱為「金色的極樂淨土」。除了金箔,還有細膩的工藝、金屬雕刻、夜光貝裝飾等,是平安時代佛教美術的最高峰。
手機拍攝即時分享的影片,有點模糊請見諒。
特別的是,這裡還放置初代清衡公的遺體,還有二代機衡公、三代秀衡公的遺體,另外四代泰衡公的首級,都存放在此。原因是日本文化中,若領袖死後變成乾屍,有祈求國家和平的意義,也因此金色堂只能參觀,不能攝影。
裡面不能拍照,所以我只能在外面拍。
在東北很常看到這雕像,這位就是松尾芭蕉,松尾芭蕉是日本江戶時代前期的一位俳諧師的署名。他的功績是把俳句形式推向頂峰,但是在他生活的時代,芭蕉以作為俳諧連歌詩人而著稱,被譽為日本「俳聖」。
松尾芭蕉在年輕時就開始寫詩,在進入江戶後很快的成為全日本的知名人物。他曾以教書維生,但後來丟棄了在文學圈中的社交及都會生活,開始在日本各地漫遊,為了獲得靈感,甚至曾前往北方的荒野。他的作品也受到他的生活體驗所影響,多半藉由一些簡單的事物來表達其感受。
這趟東北之旅,隨處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與作品。
我走到最深處的「大長寿院」,陽光撒在樹上,顏色美得讓我無法形容。
除了有唯美的楓紅,還有翠綠的竹林,更增添了幾許清幽。
這棟建築物是「かんざん亭」,是餐廳、喝茶、休息、研習佛法的地方。
繼續往前走,來到了「白山神社」,是中尊寺鎮守,也是國家重要文化財。
看到上方的古式茅葺屋頂,跟前幾天在大內宿看到的有異曲同工之妙。
也有十二地支可以拜,就是十二生肖。
雖然被樹林遮住,但還是能看到山下的景色。
當然不能錯過收集御守的機會,雖然三年前已經在這裡買很多,但總是有些沒收集到的,可以再多看看。
諸藝上達守感覺很廣泛,只要是從事專業領域或藝術領域應該都能用。
同時欣賞紅葉與菊花,真是幸福!
來到「弁財天堂」,看到各種繪馬,中尊寺真的超好買,對我們有在收集御守、御朱印的旅人而言,會大失血啊!
這裡的周圍是水池,有不少人在這裡拍照,因為可以拍攝倒映的楓紅,我當然不能錯過。
因為我戴著寫有中文的藍色帽子,錄影時也說中文,所以有位女遊客要我幫她拍照,時間有限,加上我又走到最深處,幫她拍了兩張就趕緊往回走。
這時遇到一件不開心的事。很討厭遇到有些得寸進尺的台灣旅客,我完全不認識她,只是在旁邊拍照,她知道我是台灣人就要求我幫她拍,都已經幫她拍兩張照了還不滿足,我都已經走到別處錄影,明知道我在忙又跑來煩我。
靠!我不是妳的專屬攝影師好嗎?我是來日本玩,不是來日本幫妳拍照,只有台灣人會這樣凹台灣人,自私的人都不會為別人著想,不僅破壞我的玩興,還浪費我的時間,以後遇到這種爛咖我要開口收費,讓他們知難而退。
甩掉她之後(我不理她她就自己離開了),來到「阿弥陀堂」,這裡的藏王權現御守蠻帥的,有點像「快打旋風」的豪鬼。
我當然沒忘記要拿出御朱印帳來寫,但這裡的似乎都是已經預先寫好,然後用膠水貼上去。
秋天的中尊寺真是漂亮,放眼望去,紅橙黃綠都有。
來到了「大日堂」,也是超多御守,琳瑯滿目、目不暇給。
看到大日如來的御守好想買呀!是我們生肖屬猴跟屬羊的本命佛。大日如來在古經典上之原始名稱叫「毘盧遮那佛」,乃光明遍照之意。「大日」即是以恆星之太陽為代表,又因如太陽光明照耀宇宙一切,因此又名稱「遍照如來」、「光明遍照金剛」。密宗稱「毘盧遮那」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身。
接著來到了「峯薬師堂」,這裡的御守也很特別。
只有一個「め」字的目之御守,應該是祈求保護眼睛吧。
除了御守,也有各式各樣的佛珠。
峯薬師堂對面是「不動堂」,我猜供奉的是不動明王。
看到佛像果然沒錯!不動明王亦稱不動使者或不動尊,佛教密宗五大明王主尊、八大明王首座,大日如來的教令輪身。在鎮守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的五大明王中,為鎮守中央方位的明王,也是著名的護法神。
不動明王名稱中的「不動」,是指慈悲心不變,無物可以改變撼動,「明」則乃智慧的光芒,「王」是對能操控世間萬物、現象的人的尊稱。不動明王其誓願為「見我身者發菩提心,聞我名者斷惡修善,聞我法者得大智慧,知我身者即身成佛。」
不動明王被視為大日如來的忿怒化身,打敗過大自在天。相傳大自在天認為自己是三千世界之主,故心存傲慢,不肯皈依佛祖,所以佛祖化身不動明王,前去降伏其心,不動明王用其足踏大自在天的首級,使其歸順,在諸明王之中不動明王也是最高尊者。
經過「中尊寺本坊表門 薬医門」,就是準備要下坡了,我趕緊進去參觀。
裡面有很漂亮的松樹,也有各種御守任君選擇。
也有菊花可以欣賞。
這裡就是中尊寺本堂,我是從最裡面逛出來,所以回程才來到這裡。
有「茶室松寿庵」可供休憩。
本堂的御守當然也很多。
御朱印帳種類也不少,我也跟著排隊去寫御朱印。
再往下走就是「地藏堂」了,這裡的視野很棒。
最後來到「弁慶堂」。為了紀念源義經與弁慶主從二人所建,在日本藤原時代是供俸鎮守五方的「勝軍地藏菩薩」。文治5年(1189年),源義經與弁慶在高館山(中尊寺後方的山地)戰死後,為紀念他們二位,雕刻了他們的等身木像安置於此。目前的這座「辨慶堂」是於日本文政9年(1826)重建。
武藏坊弁慶是平安時代末期的僧兵,他的經歷經常被當做日本神話、傳奇、小說等的素材,為武士道精神的傳統代表人物之一。傳說弁慶曾在京都進行「刀狩」,只要看上往來武士身上的太刀便要求比武,以擄太刀,在遇到源義經之前已經收集了999把太刀。源義經武藝高強、身輕如燕,讓弁慶輸得心服口服。從此辨慶便跟隨在義經左右,成為義經最親密忠誠的家臣。
弁慶跟隨義經開始討伐平家,也成功為義經贏得了不少戰役。平氏覆亡後,功高震主的義經受其兄源賴朝迫害,四處躲藏,弁慶一路相護,最後由北陸逃到奧州,投奔藤原泰衡處。得知義經在奧州的賴朝,脅迫泰衡討伐寄居在衣川館的義經。弁慶捨命護主,力戰之後仍究寡不敵眾,傳說弁慶是身中萬箭站立而死,即著名的「立往生」。
看到勝軍御守當然要買啦!自己的名字出現在上面,感覺特別溫馨呢!
去停車場前經過「松栄堂 弁慶園」,是賣和菓子土產的店,不過我沒進去逛,下次有機會再來光顧。
往月見坂走下去,準備前往下一個景點「毛越寺」。
中尊寺官網:http://www.chusonji.or.jp
官方FB:https://www.facebook.com/107141026012701
地圖
以下是在中尊寺收集到的御守。三年前買了很多,所以這次有收斂。
以下是在中尊寺收集到的御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