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晚上跟老妹去「DON DON DONKI 西門店」發現大排長龍後,今天(2/15)早上六點過去完全不用排隊,直接從三樓逛下來,因為生意太好,很多東西都賣光了,尤其是泡麵被掃光還在等海運。看到西門町驚安殿堂那麼夯,順便分享歷年去過的日本「驚安の殿堂」ドン・キホーテ:
關西 20150408 ドン・キホーテ ぶらくり丁店(當時名稱還是「激安の殿堂」)
北海道 20150524 MEGAドン・キホーテ 札幌狸小路本店
北海道 20170715 MEGAドン・キホーテ 札幌狸小路本店
關東 20190225 MEGAドン・キホーテ 港山下総本店
西門店整體而言很有日本的感覺,員工比日本更多,但動線一樣小。
山梨產的麝香葡萄跟熊本產的草莓都頗貴。
青森蘋果跟蘋果片在青森買也才420円,來到台灣價格就翻倍,最後我買了一顆金星蘋果及白熊煉乳冰淇淋,冰淇淋超好吃!希望以後能多開幾家分店。
逛完「DON DON DONKI 西門店」並在西門町吃完早餐,想起上個月有去復興區考察但時間太晚沒去小烏來瀑布(請參閱遊記),今早就騎車去踏青。再度來到「寰宇平台」,此為起始點。
拾級而下就可以抵達「元氣步道(瀑布底步道)」,這條步道是通往小烏來瀑布下方,隨著醒目的紅色長虹橋映入眼簾,代表即將抵達瀑布。
小烏來瀑布分三層,以中段最為壯觀,屬「斷層懸谷型」瀑布,溪水自細窄如巷的溪谷頂端,突遇斷層陷落形成懸崖,溪水即由左側缺口倏地直墜50公尺下深潭,水霧紛飛,盡享大自然負離子的洗禮。
離開小烏來瀑布之後,騎台7線一路往南接到台3線,在關西重機名所OK便利商店休息一下,再往橫山鄉某鯛魚餐廳,可惜客滿無法先嚐嚐味道,那就先跟老闆交換名片吧,這間是我想帶團來吃的店家,但生意太好總是客滿,只好之後再找時間來,接著騎經內灣老街一路上山去尖石鄉。
來到「那羅青蛙石園區市集」,這裡有開闊的停車場,也是青蛙石天空步接駁車乘車處。
購票後也買了泰雅族的小米甜甜圈來吃,價格一樣也是三個100,起司、糖霜、芝麻各一,又Q又好吃不輸老鷹溪吃到的,老闆說老鷹溪那個老闆是他親戚,難怪那麼厲害。
接駁車發車很密集,很快就抵達青蛙石步道,風趣的導覽大哥在路口處為我們解說。
接著輕鬆走一公里,拍拍網美打卡景點及青蛙石,沿途還有櫻花可以拍。
水潭超清澈,跟老鷹溪一樣,尖石鄉真的是好山好水。
最後來到天空步道欣賞「青蛙石瀑布」,這裡是十年前《賽德克巴萊》電影拍攝地,走在彩虹橋天空步道近距離欣賞瀑布及那羅溪谷峭壁景觀。
青蛙石瀑布比我想像中小很多,在石縫中一點也不壯觀。
離開「青蛙石天空步道」後,繼續往山上騎,來到上次下山經過的「宇老臭豆腐2店」,我點了臭豆腐、馬告煎蛋、韭菜煎蛋、炒山豬肉,每樣都很美味,尤其辣椒超讚,難怪生意那麼好,總算吃到鹹食了,不然今天都沒吃到正餐。
接著下山騎往內灣,經過「天然谷溫泉」時,原來每次到尖石鄉都會看到冒煙的就是這裡,那就來泡湯體驗吧!這裡離那羅部落近應該可以算是「那羅溫泉」,今天一日雙瀑走得腳有點痠,泡湯也會比較舒緩。
泡湯價格比破千元的「石上湯屋」、「錦屏美人湯館」便宜很多,還好有先打電話比價,不然真的荷包失血。
這裡的美人湯超滑,比上次去的「會來尖石溫泉渡假村」好太多,碳酸氫根離子有1460mg/L,而且明月湯屋是半露天的,泡著溫泉從透明玻璃看藍天,真是愜意。
泉質富含豐富的碳酸氫根,又極其罕見地同時含有硫磺與鈉,因為每天出水量豐沛,開發後的天然谷溫泉,堪稱全台灣第一溫泉勝地。
泡完溫泉後繼續騎下山,經過「北台灣最長吊橋」北角吊橋當然要去拍一下,吊橋長224公尺,僅次於中台灣的南投坪林吊橋、南台灣的高雄多納高吊橋、屏東山川吊橋。兩端的橋塔高達十幾公尺,很雄偉,走起來比碧潭吊橋還平穩,不會搖晃。可欣賞油羅溪風光及周邊山景。
對岸可賞螢可前往馬胎古道,但我看到盛開的李花趕緊拍下來,附近民宿有養鵝,梅花也充滿香氣。發現最近跟羅字很有緣,那羅、松羅、羅浮、油羅都去了!
離開北角吊橋後我就沿著台3線騎回台北,想到之前經過大溪看到漂亮的景觀橋都沒停下來拍照,今天就來拍夜景吧,原來「大溪橋」又稱「情人橋」,復古拱門、氣派雕花,巴洛克風格,整體而言真的很美,不少外勞晚上都來這裡約會。
只可惜光雕是以紅黃兩色為主,沒有七彩變色。
接著搭透明電梯上去大溪老街,這裡拍照更美,老街跟大稻埕很像,想到最近去的三峽老街、深坑老街都有大正浪漫的特色,但建築、街道都有翻新過,我想台灣應該沒有真正的老街了,老街店家都正要打烊,趕緊買幾包豆干回家。
記得上次來「大溪和平老街」是學生時代,當時認識的輔大女孩都會送我豆干,沒想到這次再來已經是20年過去了,難怪2001年建的大溪橋我一點印象都沒有。離開大溪老街就直接往三峽騎回家,結束今天的走春之旅。
雍正年間以前大溪為泰雅族的勢力範圍,為泰雅語「大水」之意,後來因覺得不吉利而改名「大姑崁」,因艋舺頂下郊之爭而於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舉家遷徙至此的板橋林家開發下,原本的農業聚落轉型成為利用大嵙崁溪(今大漢溪)航運而繁榮的商業市街。後來因當地人士李騰芳於同治四年(1865年)中舉,遂將地名改為「大科崁」以資慶祝,不久又改為「大嵙崁」。
由於此溪並未像其他內河航運發生淤積,因此成為北部的船運終點站。進入日治時期後,在大正八年(1919年)實施市街改正,聚集了眾多店家的和平路一帶成了主要重點。而在這波改建當中,向日本人學習過泥匠技藝的陳旺來、陳三川兄弟將常用於廟宇的剪黏與交趾燒應用在牌樓厝的立面上,引來其他人爭相仿效,使得大溪老街的街屋立面充滿了繁複的裝飾。而在改建時,居民們為了使街道能與碼頭有所聯繫,建了一條小徑讓碼頭苦力的人們運貨,這條小徑即今之「月眉通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