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結束治瑋的婚宴後,帶著飽足感走出僑園飯店,我跟老妹還不想這麼早回台北,就想說在台中附近逛,我想到最近新聞有播報新景點國家歌劇院,於是就用Google Map查詢,原來就在附近而已呀,走路就能抵達。
這附近是重劃區,所以有很多新蓋好的房子,應該很多投資客會買,我們穿越過一片大草皮就是臺中國家歌劇院了。
歌劇院的整體建築真的很大器,不愧是出自建築大師伊東豐雄的設計。今天豔陽高照,陽光撒下來的畫面美極了!
我跟老妹先沿著建築繞一圈,旁邊有草皮,很多人坐著聊天拍照,好不愜意呀!
透過玻璃帷幕,可以看到反映出附近建築,從後門進去後首先看到的是裝置藝術,非常夢幻。
裡面有許多文創商品,有DIY音樂盒,還有最夯的日本書型檯燈。
這間的商品很特別,是攜帶式滅火器,看影片發現還蠻好用的。
這間是賣各種茶葉及手工餅乾的店,老妹買一瓶冷泡茶,嗯,冠上文創兩字就變很貴。
很有特色的彩繪薩克斯風。
歌劇院內部空間很寬廣。
伊東豊雄(日語:伊東 豊雄/いとう とよお Itō Toyō),1941年6月1日-)是一位日本當代建築師,以概念性建築著稱,尋求所創作出來的建築物能同時表達現實與虛幻的世界。他曾獲得日本建築學會獎、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與普利茲克獎。出生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府。
伊東豊雄高中就讀東京都立日比谷高中,在1965年畢業於東京大學工學部後,曾於菊竹清訓建築師事務所工作;在1971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原先稱為「URBOT」(Urban Robot:城市機器人之意),在1979年正式改名為「伊東豊雄建築設計事務所」。此後推出了許多重要的日本建築作品,從早期如1976年的中野本町之家(White U)和1984年的銀色小屋(Silver Hut)作品中,帶有現代主義理性的線條,到後期大量的玻璃穿透效果,風格相當明顯。
1986年伊東豊雄的作品「風之塔」(Tower of Winds)引起了世人的注目,也將他推向國際當代建築師之列,此作品呈透明圓柱狀,是日本國鐵橫濱線的北幸地下街通風口,夜間照明相當有巧思,會依據噪音、風速等數據變化。位於神奈川縣橫濱市西區。風之塔在2006年獲得了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金獎(RIBA Royal Gold Medal),列為1990年代重要的建築作品之一。
2001年,伊東豊雄以仙台媒體中心將自己的聲望更推高了一層,此獨特的建築作品使他獲得2002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終身成就金獅獎。仙台媒體中心是一所讓仙台市民使用的圖書館設施,伊東豊雄大膽的將建築外觀全採用透明的玻璃拼接,並能清楚的看見裡面如海草般不規則的管狀樑柱,使原本堅硬的建築外觀,變成了如水族箱一般柔軟感覺,亦有媒體稱其為「軟建築」的代表作。
2005年他同時贏得了臺灣臺中國家歌劇院和高雄市國家體育場國際競圖首獎。2013年8月15日開幕的臺北文創大樓,與2013年5月落成的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亦是出自伊東豊雄之手。
現為多摩美術大學客座教授的伊東豊雄,其建築理念相當具有特色,他受到法國當代哲學家德勒茲(Gilles Deleuze,1925-1995)和日本哲學家見田宗介的影響,將自己的建築理念透過「遊牧」(Nomad)的概念發揮。
一場關於日本後現代建築演講上這樣描述了伊東豊雄:「在後現代藝術運動裡,伊東釋放了建築學的古老角色,讓它不再僅是人類社會當中高效率的機器,在伊東的建築語意中,我們可以看到軟而透亮的疆域逐漸形成了一股強而有力的群體;伊東的建築顯現了都會中的人文環境關係,將今日高度發展的大都會風景描繪的更加具體。在這些建築理念發展過程中,介於高度經濟發展和建築學理念的達成間,伊東有順序的探索了其中豐富的層次。」
而伊東也曾說過:「20世紀的建築是作為獨立的機能體存在的,就像一部機器,它幾乎與自然脫離,獨立發揮著功能,而不考慮與周圍環境的協調;但到了21世紀,人、建築都需要與自然環境建立一種連續性,不僅是節能的,還是生態的、能與社會相協調的。」
透過許多小型建築的作品,伊東將自己的建築學定義成都會生活的「著裝」,這一點在現代日本人密集的都市景觀中,更加突顯。透過伊東的巧手,都會裡人們需求的隱私,和公共空間的渴望,他的小型建築可說是在這兩者間達到了完美平衡。
目前伊東的建築師事務所正逐漸將他的建築理念落實在更多的作品裡,同時也探索了新的造型潛力。他正不停尋求著新空間和遊牧理念間的可能性。
伊東豐雄官網:http://www.toyo-ito.co.jp/
這間店的是賣盆栽的,以蘭花跟多肉植物為主,每個盆栽都很有特色,適合居家裝飾,店面空間設計很具未來感。
這也是裝置藝術,每個角度都很有味道。
電梯跟垃圾桶都好新!
我們上來五樓後,看到有餐廳也有文創商品,還有伊東豐雄建築展,可惜太多人了,最快要等到19:30才能進場,太晚了要回台北,所以我打算下次再來看,我們先去六樓的空中花園參觀。
頂樓的空中花園。
這個白色的蛋形書屋我好喜歡!
這裡的古帆船模型超帥氣!
從窗戶看出去的景觀真漂亮!
由上往下看,樓梯也很有特色!
三樓跟二樓的大空間更是漂亮,縷空的造型桌更是精緻,來這裡真的很值得!
看到柱子上彩繪的花鳥,充滿藝術感,色彩非常豐富!
歌劇院的外觀。
臺中國家歌劇院曾被建築業界稱為全球最難蓋的房子,在工程招標期間連國際一流的建築團隊都棄械投降,但是,麗明營造卻以在地台中人的「水牛精神」創造奇蹟,將內部一個個像蟲洞的洞穴構造巧妙完成,獨創的曲牆建築工法和水幕防火設計2項,也獲得建築工法世界專利肯定。
臺中國家歌劇院位於西屯區七期重劃區裡的大型公有展演空間,為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設計,佔地57685平方公尺。歌劇院內擁有大劇院(2014席)、中劇院(800席)、小劇場(200席)以及一個小型戶外劇場,另有餐飲空間與空中花園。
2005年的國際競圖由伊東豊雄獲得首獎。2009年12月由麗明營造主建,2015年獲得國家建築「金質獎」,其獨創的建築工法(曲牆建築工法和水幕防火設計)也獲得專利。歌劇院於2014年11月23日完工啟用開幕,但林佳龍上任台中市長後,堅持全館修繕完畢始得營運,於2015年1月1日起封館施作修繕工程,至2016年9月30日再次啟用開幕。
建築高度37.7公尺,地下2層、地上6層,鋼筋混凝土構造,部份為鋼構造;建築師伊東豊雄的設計,以人類最原始的「樹屋」、「洞窟」的概念設計出美聲涵洞(Sound Cave),內部牆面均為曲面。共有58面曲牆,興建難度極高,被建築界稱為「全球最難蓋的房子」。 決標後的細部設計則由日本的伊東豐雄建築事務所(Toyo Ito & Associates Architects)與台灣的大矩建築師事務所共同規劃,歌劇院工程管理則由楊炳國建築師事務所負責;施工方面土方與臨時抽排水工程由吉隆營造施工,建築主體工程則由麗明營造負責建造。
內部空間包含大劇院(總席次2007席:輪椅席13席、樂池區席次133席及樓板區固定席次1861席)、中劇院(總席次794席:輪椅席8席、樂池區席次94席及樓板區固定席次692席)及小劇場(總席次200席,包括輪椅席2席),其他建築設施有地下停車場及相關公共空間,建築周邊景觀設計亦以鳥瞰的美聲涵洞做整體規劃。
擁有全國首座雙層舞臺,可運用藏在舞臺下的升降平臺變化成主舞臺、前舞臺、樂池、觀眾席、道具搬運平臺等各種型式,其中樂池臺上觀眾席座椅收納儲藏於樂池升降平臺的下層樓板,可利用平移臺車透過樂池臺升降將座椅移動至上層樓板,變成觀眾席來使用。
臺中國家歌劇院官網:http://www.npac-ntt.org/index
臺中國家歌劇院FB:https://www.facebook.com/npac.ntt/
我們參觀完歌劇院後準備回台北,於是搭公車前往朝馬轉運站,這裡過去僅三站就到了,雖然我以前很常在朝馬搭客運,但還沒下去秋紅谷看過,都只有經過而已,於是老妹在上面等我,讓我下去走一圈看看。
雖然現在算秋天了,但我在這裡沒看到任何楓紅,四周倒是有不少高樓大廈,但湖畔的草皮有人遛狗、聊天,感覺挺悠閒的。
中間有個建築,是秋紅谷裡的歐式餐廳,水舞饌旗下品牌「秋紅谷@幸福小水舞.com」。
官方FB:https://www.facebook.com/QiuHongGuxingFuXiaoShuiWucom/
秋紅谷生態公園走一圈。
走完一圈後天色漸暗,我看到上面有間建築很特別,招牌看似「品」字,其實是三個「A」字,原來是「秋紅谷三A House」藝文展演空間,靠近看才知道裡面有賣陶器,還有體驗活動。
秋紅谷三A House官方FB:https://www.facebook.com/3Ahouse/
我還發現台中也有Youbike可以租借,上次在彰化也有看到,真希望能遍及全台,不要只有台北有。
接著我跟老妹去買和欣客運車票,結束今天喝喜酒以及藝文饗宴的一日。
秋紅谷生態公園(英語:Maple Garden),又稱秋紅谷廣場、秋紅谷景觀生態公園,通常直稱秋紅谷,是位於西屯區的大型滯洪池公園,由臺灣大道、朝富路、市政北七路、河南路街廓圍成,佔地30000平方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