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星期六,早餐後就從民宿騎車上太平山,大約需要1.5小時。
到了大同鄉台七線,看到有不少人在路跑,也太猛,這距離肯定很遠。
以前跟雄獅國旅,也是搭巴士走這條到武陵農場。
到了收費站,我騎機車要220元。票價請參閱官網。
騎機車的好處就是能隨時路邊停車拍美景。
來到見晴懷古步道發現這裡很多車,有大巴也有小客車,很多人停路邊走過來,而機車停車格只有我與另一輛。
看影片的敘述吧!太平山見晴懷古步道雲霧繚繞,美不勝收,真的很棒!2015年被CNN評選「全球最美28條小徑」之一的見晴懷古步道,是由太平山「見晴線運材軌道」部分路段整建而成,入口處位於宜專一線23公里處,步道長900公尺。
索道與運材軌道是太平山林場伐木時期的主要運輸工具,見晴步道沿線有數十座運材軌道檜木橋,或跨溪石,或越山溝,一路上可見歷經風霜的轉轍器與台車輪軸橫躺原地,步道最終止於2.3公里處大崩璧前的休憩平台,為仿月台造型的木質廊道,仿若再現「見晴線運材軌道」之風華。
走這個吊橋很刺激,因為很晃所以無法拍照、拍影片。
邊走邊享受森林浴的同時,往外看還有宛如仙境般的美景。
遇到第二個吊橋,太多人堵在這,因為旁邊沒有路,只能走吊橋,但人實在太多,我感覺會耗上半小時等待,怕耽誤後面的行程便毅然決然折返,以後再找平日來踏青吧!
又冰又清澈的山泉水,我也撈起來喝一口。流經此區的白嶺溪,因水土保持良好,水質清澈、含砂量甚少,步道600公尺的疊石親水區,為山壁淙淙瀉下的山泉匯集而成,冰涼沁心。
步道介於海拔1890公尺至2000公尺,恰為雲層湧昇滯留、形成雲海的高度,雲朵幻化詭譎多變,常見到一邊晴空萬里,另一邊雲霧縹緲,是觀雲賞霧的最佳地點。
回到停車場後接著要前往翠峰湖。
假日往太平山莊方向的停車場至少有十輛以上大巴,看到這情景我直接取消去走鐵杉林步道,反正以前走過,今天就別人擠人了。
往翠峰湖沿途有美麗的杉樹,空氣新鮮,而且車子較少,在這裡騎車好舒服,我發現在這騎單車的人較多,騎重機的很少。
到了懷念的停車場,這裡的原木公廁很特別喔!
翠峰湖跟我2015年造訪時一樣沒什麼變,可能季節不對吧,請參閱當年的遊記:https://mutakenta.pixnet.net/blog/post/30947374
上次滿水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翠峰湖是全省最大的高山湖泊,海拔1840公尺,位於太平山與大元山之間,其生態體系有別於一般湖泊,水源為附近山區雨水匯集而成,滿水期9~11月時,面積可達25公頃,湖深近7公尺;枯水期1~4月,此時湖面呈現一大一小葫蘆狀兩湖區,因湖的東側有頁岩滲水層,湖水不易蓄滿,乾季水位降低,水位差4公尺左右,露出大片水草地,每年如此循環。看來我只能擇日再訪。
以後非九月到十一月我不會想來這個景點,雖然它以前是父母的約會勝地,但沒水就是不美麗。
回程下山時已經是中午過後了,我就知道一定會起霧,跟北宜公路一樣,但這伸手不見五指也太誇張。
接著要往鳩之澤溫泉方向去泡湯,下山時遇到前面的休旅車急煞車,我只好親下去了,原來前面的前面那台駕駛精神恍惚撞山壁,車頭都凹了,人下車應該只有腹部挫傷。還好保險桿就是要用來撞的,我跟前車的大叔看車子沒什麼事就算了,因為我趕時間就先離開,留給他們處理吧。
來遊客中心上廁所,口渴想喝水但這裡有飲水機但沒提供紙杯,我沒有帶水瓶,這裡也沒有販賣機賣飲料,看來只能撐到鳩之澤溫泉了。
到了鳩之澤溫泉就先去買毛巾、飲料,因為待會還有任務,所以就不煮雞蛋了,一個人煮也沒意思。
泡湯前先來走一段吊橋,山上很冷;山下很熱,溫度真的差很多。
原來這裡還有自然步道,下次規劃行程可以來這走走。
泡完白濁的鳩之澤溫泉全身肌膚滑溜溜,超舒服!湯屋票價500元,但一個人不能泡。而一個人可以泡大眾祼湯,票價150元。泡完就驅車回三星鄉的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