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oNqh26  

 

網友分享日本與台灣溫泉的由來:https://slidesplayer.com/slide/11589560/

 

溫泉(hot spring)是一種由地下自然湧出的泉水,其水溫較環境年平均溫高攝氏5度,或華氏10度以上。在學術上,湧出地表的泉水溫度高於當地的地下水溫者,即可稱為溫泉。溫泉的形成是泉水從地殼升上來的地下水經由地熱加熱而產生。地殼上有很多地方偏布地熱溫泉。某些溫泉的水溫是適合人們泡澡。

 

不同國家對於溫泉的定義稍有不同

根據中華民國溫泉法中,溫泉定義是符合溫泉基準之溫泉水及水蒸氣(含溶於溫泉水中之氣體)。溫泉水包括自然湧出或人為抽取之溫水、冷水及水蒸氣,在地表量測之溫度高於或等於30℃者;若溫度低於30℃之泉水,其水質符合溫泉水質成分標準者,亦視為冷泉,例如蘇澳冷泉。

 

日本溫泉法認為:地下湧出之溫水、礦水、及水蒸氣與其他氣體(碳氫化合物為主成分的天然瓦斯除外)。溫度高於或等於25℃;如溫泉低於25℃,其水質符合之規定19種物質其中一種以上者。

 

韓國溫泉法規定溫泉指地下湧出,溫度高於或等於25℃之溫泉,水質成分對人體無害者。(但對水質成分並無規定)

 

部分歐美國家,如義大利、法國、德國等國以高於20℃之泉水;美國則定在70F(21.1℃)以上者為溫泉。

 

溫泉的分類方式有許多種

常見的分類方法可以化學組成、地質、物理性質、溫度、生物,來加以分類。

依化學組成分類

溫泉中主要的成份包含氯離子、碳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依這三種陰離子所占的比例可分為氯化物泉、碳酸氫鹽泉、硫酸鹽泉。除了這三種陰離子之外,也有以其他成分為主的溫泉,例如重曹泉(重碳酸鈉為主)、重碳酸土類泉、食鹽泉(以氯化鈉離子為主)、氯化土鹽泉、芒硝泉(硫酸鈉離子為主)、石膏泉(以硫酸鈣為主)、正苦味泉(以硫酸鎂為主)、含鐵泉(白磺泉)、含銅鐵泉(又稱青銅泉)。此外,食鹽泉也稱鹽泉,可依含氯化物食鹽的多寡,區分為弱食鹽泉和強食鹽泉。 

 

依地質分類

以產生溫泉的地質特性,可將溫泉分類為火成岩區溫泉、變質岩區溫泉、沉積岩區溫泉。 

 

依物理性質

根據溫泉的溫度、活動、型態等物理性質,可將溫泉分為普通溫泉、間歇溫泉、沸泉、噴泉、噴氣孔(或硫氣孔)、熱泥泉六類。 

 

依溫度

依溫泉流出地表時與當地地表溫度差,可分為低溫溫泉、中溫溫泉、高溫溫泉、沸騰溫泉四種。 

 

依生物

某些適合生長在高溫的微生物,例如古菌。而北海道十勝川溫泉則是「植物性褐碳溫泉」,自遠古時代起,蘆葦等天然植物長年與地下水一同深埋累積於地下,再經地熱加溫後,於溫泉街附近湧出,因有大量的植物性有機物、腐植酸,對皮膚的刺激性低。所謂「褐碳」是源於德語褐碳浴的一種溫泉療法,將乾燥加工過的泥炭粉末加入水中後入浴的一種方法。由於十勝川溫泉的泉水本身便含有豐富有機物及腐植酸,入浴後會有與褐碳浴同樣的效果,而稱為褐碳溫泉。

/tmp/phpjFylRV

 

溫泉的形成一般而言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地殼內部的岩漿作用所形成,或為火山噴發所伴隨產生,火山活動過的死火山地形區,因地殼板塊運動隆起的地表,其地底下還有未冷卻的岩漿,均會不斷地釋放出大量的熱能由於此類熱源之熱量集中,因此只要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層,不僅會受熱成為高溫的熱水,而且大部份會沸騰為蒸氣,多為硫酸鹽泉。

 

二是受地表水滲透循環作用所形成。也就是說當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滲透,深入到地殼深處的含水層形成地下水,砂岩、礫岩、火山岩、這些良好的含水層。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熱加熱成為熱水,深部熱水多數含有氣體,這些氣體以二氧化碳為主,當熱水溫度升高,上面若有緻密、不透水的岩層阻擋去路,會使壓力愈來愈高,以致熱水、蒸氣處於高壓狀態,一有裂縫即竄湧而上。

 

熱水上升後愈接近地表壓力則逐漸減少,由於壓力漸減而使所含氣體逐漸膨脹,減輕熱水的密度,這些膨脹的蒸氣更有利於熱水上昇。上昇的熱水再與下沈較遲受熱的冷水因密度不同所產生的壓力(靜水壓力差)反覆循環產生對流,在開放性裂隙阻力較小的情況下,循裂隙上升湧出地表,熱水即可源源不絕湧昇,終至流出地面,形成溫泉。

 

在高山深谷地形配合下,谷底地面水可能較高山中地下水位低,因此谷底可能為靜水壓力差最大之處,而熱水上湧也應以自谷底湧出的可能性最大,溫泉大多發生在山谷中河床上。 

 

一般說來,溫泉的形成需具下列三條件:(一)地下必須有熱水存在;(二)必須有靜水壓力差導致熱水上湧;(三)岩石中必須有深長裂隙供熱水通達地面。 

 

溫泉的好處

《水經注》提到溫泉可治病,如「魯山皇女湯,可以熟米,飲之愈百病,道士清身沐浴,一日三次,四十日後,身中百病癒」。唐太宗晚年寫《湯泉賦》:「每濯患於斯源,不移時而獲損」。 

 

單純泉:也稱中性泉,為攝氏25度以上、含微量溫泉成分的泉水。單純泉刺激性較低、無色無味。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修復組織。

 

食鹽泉:食鹽泉的成分依所含食鹽的多寡,可分為弱食鹽泉和強食鹽泉兩種,皆具有優異的保溫效果,能改善婦人病、糖尿病等。若飲用此泉水可治療腸胃相關疾病。

 

硫磺泉:俗稱「臭蛋泉」或皮膚之湯,能夠軟化皮膚角質層、止癢、解毒、排毒,是慢性皮膚病的有效療湯,但是因為刺激性強,膚質敏感者要注意,以免產生負作用。硫磺泉中的碳酸氣體,對金屬製品容易產生腐蝕作用,如果在小空間或換氣不良的場所泡硫磺泉,需非常小心硫化氫瓦斯的中毒作用。

 

重曹泉(重碳酸鈉):俗稱美人湯或鹼性泉,泉色清無臭,酸鹼值約在7左右,湧到地表時約為58℃,洗後光滑柔細不黏膩,由於富含鈉、鎂、鈣、鉀、碳酸離子等礦物質成分,因此不論是浸泡、沐浴或經處理後成為礦泉水飲用,都對身體健康極有幫助,被譽為「溫泉中的溫泉」。

 

碳酸泉:俗稱心臟之湯或氣泡湯,含有二氧化碳,泉溫較一般溫泉水低,能促進微血管的擴張,使血壓下降,改善心血管功能幫助血管血液循環,所以泡起來不會有急速脈摶加快的現象,此外碳酸泉因含有二氧化碳成分,會在皮膚表面呈現氧泡有輕微按摩作用。台灣的碳酸泉分布有北部大屯山區及全省各地都有碳酸泉,著名的有:谷關溫泉、東埔溫泉、盧山溫泉、不老溫泉、四重溪溫泉、文山溫泉、鳩之澤溫泉等,日本則較少碳酸泉。

 

溫泉的利用

溫泉除了可作泡湯之外,還能作為保暖、發電、溫室、植物栽種、水產養殖等作用。

 

泉麗方沐湯露」萃取自北部某秘湯,屬於「炭酸水素塩泉」(碳酸氫鈉泉碳酸氫鹽泉),日文「水素」就是指「」,幾年前日本及台灣流行的「水素水」即是「氫水」,有抗氧化、美容、保健功能。由於含有碳酸氫鈉的成分,因此對皮膚有滑潤、去角質的功效。 

 

酸鹼值多屬中性至鹼性,且富含鈉、鎂、鈣、鉀、碳酸離子等礦物質,常浸泡對身體健康極有幫助,肌膚柔嫩、滋潤光滑、促進新陳代謝,就像天然化妝水,所以碳酸氫鹽泉俗稱「美人湯」、「重曹泉」、「鹼性泉」、「美肌之湯」。 

 

日本代表性的炭酸水素塩泉有:

鳴子温泉、嬉野温泉、黒川温泉、強羅温泉,以及「日本三大美人の湯」龍神温泉、湯の川温泉、川中温泉。日本研究發現用來飲泉對糖尿病、痛風、肝臓病等有很好的效果。 

 

台灣代表性的碳酸氫鹽泉有:

烏來、礁溪、鳩之澤、谷關、東埔、廬山、關子嶺、寶來、四重溪、知本等溫泉鄉。 

 

美肌聖品「泉麗方沐湯露」源自地底「萬年深層溫泉」,泉質數據優異難覓;屬於雙效加乘的「氯化物碳酸氫鹽泉」。在台灣及日本全境,很難發現碳酸氫根離子為6000ppm以上與氯離子4000ppm以上的高含量溫泉,泉質猶如保養品精華液一樣的潤澤。

購買請參考:https://www.facebook.com/ispring.me/

 

天然萃取的「泉麗方沐湯露」含有22種礦物質與微量元素;離子群含量高約50000ppm;碳酸氫根離子數據約為36000ppm、堪稱「美人湯」精華液。

 

泉麗方1公升對應浴缸100公升的水,等於50000ppm稀釋至500ppm,一般家用浴缸注入約五至六分滿的水量使用一瓶,其濃度比各地溫泉平均值還高、也比加水稀釋過的溫泉旅館或野溪溫泉更好。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泉麗方 溫泉 沐湯露
    全站熱搜

    遊神曾晞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