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於官渡戰前向曹操提出『十勝十敗』之說,
言明袁紹有十敗、曹操有十勝:
『道勝、義勝、治勝、度勝、謀勝、德勝、仁勝、明勝、文勝、武勝』,
是以袁紹兵馬雖然強盛,且不足為懼,
使得曹操更加堅定北伐之心。

曹操十勝:

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
紹以逆動,公以順率,此義勝也。
桓、靈以來,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公以猛糾,此治勝也。
紹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公外簡內明,用人惟才,此度勝也。
紹多謀少決,公得策輒行,此謀勝也。
紹專收名譽,公以至誠待人,此德勝也。
紹恤近忽遠,公慮無不周,此仁勝也。
紹聽讒惑亂,公浸潤不行,此明勝也。
紹是非混淆,公法度嚴明,此文勝也。
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此武勝也。
公有此十勝,於以敗紹無難矣。


白話翻譯:

郭嘉從十個方面分析了曹操的優勢、袁紹的劣勢,認為曹操有“十勝”:

第一是“道勝”。
袁紹作為世族軍閥,禮儀繁多而雜亂,為其形式所羈;
曹操“體任自然”,因時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籌。

第二是“義勝”。
曹操“奉順以率天下”,順應歷史潮流,合乎道義。

第三是“治勝”。
郭嘉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歷史和現實,
認為漢末大亂是統治者“政失於寬”,
而袁紹以寬濟寬,所以無以禦下;
曹操“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寬猛相濟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時要的。

第四是“度勝”。
袁紹外表寬厚而內心多猜忌,任人唯親戚子弟;
曹操則“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問遠近”,在氣度胸襟上勝過袁紹。

第五是“謀勝”。
袁紹臨事無策,優柔寡斷;曹操機警果敢,“應變無窮”。

第六是“德勝”。
袁紹沽名釣譽,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
曹操以誠待士;“不為虛美”,講究實用,刑賞必諾,
“與有功者無所吝”,那些忠正而有遠見的並且務實的士人“皆願為用”。

第七是“仁勝”。
袁紹懷婦人之仁,見人饑餓,恤念之情形之於表,
而對於自己見不到的,則“慮所不及”。這不是政治家的胸懷。
曹操對於眼前小事或有疏失,
而對於天下大事則“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勝”。
袁紹惑於讒言,而曹操則明辨是非,“禦下以道,浸潤不行”。

第九是“文勝”。
袁紹是非不分,曹操對於正確的“進之以禮”,不正確的則“正之以法”。

第十是“武勝”。
袁紹用兵“好為虛勢,不知兵要”,
曹操則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敵人聞而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遊神曾晞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